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春节前去慰问看望单位的某位老领导。该老领导一直是我非常敬重的大专家,在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战略政策研究方面很有建树。其间,我们聊到当下经常倡导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在谈论许久如何实现“高质量”时,他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其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还是发展,没有发展何来高质量呢?‘高质量’只是‘发展’的修饰词,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

是啊,曾几何时,“发展为要”几乎是所有国人的共识。“发展是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是硬道理”等耳熟能详的话经常挂在我们嘴边,是我们最大的共识,也深深嵌入到我们的认知当中。如今,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的人、所有的行业都在强调“高质量”,一头扎进如何实现高质量的狂热之中,但高质量后面的“发展”似乎却被大家忽略了。是不是我们出发得太久,却忘了“发展”这个来时的路。君不见,“躺平”“内卷”“停滞”已经成了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这难道是我们的“常态”吗?

“发展”才是我们的初心。“发展是硬道理”依然没有过时,而且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会过时。

宏观而言,我们的年度GDP当前只有美国的65%左右,我们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我们还需要更快和更大规模的发展,才能顺利实现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微观而言,举一个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权益产量当量的例子。最近五年,我们海外权益产量当量一直维持在1.85亿吨左右,没有升也没有降;我们能源企业跨国指数近十年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低”水平,没有升也没有降。要知道,如果同口径比较,我们所有企业的海外权益产量当量还不如埃克森美孚一家企业高,我们离45%这一国际能源企业跨国指数的平均值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如果要建成世界一流,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首当其冲地依然要发展。

特别是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的问题上,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也就30年左右的时间,截至目前才基本完成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其实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走进去”),离“走上去”的境界和标准还有一大截。其他的行业和领域清泉不熟悉,没有发言权。但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这件事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发展程度还很低,能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只是凤毛麟角。培育和成长一批覆盖相关重点行业的跨国公司依然是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关键之路。无论是出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需要,还是扛起全球化大旗的需要,亦或是企业拓展经营空间、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得要巩固和发展海外业务,并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而不是本末倒置,片面强调所谓“高质量”,结果却没有真正发展企业。

我就怕一种情况出现:以所谓高质量发展设置了很多关于高质量、高标准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反而成了拓展新项目、新业务和新领域的“门槛”,乃至“拦路虎”和“绊脚石”,结果却丢掉了本应获取的发展机遇

这里,肯定会有人说,当前的世界,大国竞争和中美战略博弈那么激烈,东道国政变和安全的风险那么高,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冲突那么严重,应该稳一稳、停一停、看一看,避免因小失大,导致海外业务出现更大的风险。

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不敢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

还有人可能会说,“高水平的停滞”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很好的状态,比如西欧诸国。但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还远不如西欧这些后工业化国家,我们才刚刚解决了所有人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下一步如果不能实现高效的发展,那不仅是“停滞”的问题,而是倒退,大大地倒退。

中国能源企业在下一步在海外究竟如何发展?发展的空间究竟在哪里?还是要向共建“一带一路”要答案。一带一路"倡议为能源资源的合作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下一步,这些合作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资源投资和贸易为牵引的基础设施联通: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油气管道、电力网络等的建设与升级,将为能源资源的有效传输提供更大便利。

二是以推动沿线国家发展水平为目标的技术与经验交流:中国企业可以将其在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沿线国家,同时也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合作。

三是绿色能源合作: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作将成为重要趋势。中国可以与沿线国家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展开合作。

四是政策沟通与协调: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能源政策沟通与协调,共同制定能源合作规划,为能源资源合作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五是应急与风险管理:在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可以加强能源安全风险的管理和应对,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

六是金融支持与合作:能源资源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促进能源资源项目的实施。

七是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国企业海外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这里还要就衡量中国能源央企跨国经营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一是经济效益: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是否能够带来稳定的回报率和良好的财务绩效。这包括利润率、投资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经济指标。

二是市场地位: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是否有所提升。

三是风险管理:中国企业是否能够有效管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风险,保持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是社会责任:中国企业是否能够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当地社会发展,保护环境,注重ESG业绩,提升企业形象。

五是合规性:中国企业是否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国际规则,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或诉讼风险。

六是技术创新与转移:中国企业是否能够将国内先进的技术转移到海外,并在当地进行创新和适应性改进。

七是本土化水平:中国企业是否能够在海外实施本土化战略,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八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企业是否能够培养和吸引当地优秀人才,建立多元化、国际化的员工队伍。

九是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否能够长期在当地立足。

十是国家利益: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是否符合国家的战略利益,是否能够为国家带来能源安全、外汇收入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利益。

总之,第一步是要发展,然后才是高质量发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本文观点仅代表清泉个人。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22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