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十一”黄金周,中国人一边忙着游山玩水一边看着港股节节攀升,美国人忙着总统大选前最后一场在万斯和沃尔兹之间的副总统辩论,俄罗斯和乌克兰人继续忙着斯拉夫种族内部的搏杀,欧洲人忙着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当然,还有波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战事升级……最后一个似乎更加吸引全球的目光。

101日,以色列正式地面进攻黎巴嫩,当晚,伊朗向以色列大规模发射弹道导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誓言报复,美国总统拜登暗示以色列或反击伊朗石油设施,中东局势持续升级,全面战争风险增高……

伊朗人似乎已经忍了很久,自今年4月伊朗因其驻叙利亚使馆被以色列袭击后“象征性”报复对方以来,伊朗遭遇诸多难堪和伤心事:先是前总统莱希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遭遇空难;接着是哈马斯政治领袖哈尼亚在伊朗参加伊朗新总统就职典礼后被“定点清除”;再是9月份黎巴嫩真主党军事领导人纳斯鲁拉被以色列导弹炸死……国家的领导人说没就没了,给自己做帮衬的豹兄虎弟也一个接一个被收拾了,对伊朗的打击一个接着一个,伊朗人已经被逼到了墙角。“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我们看到了上述的场景,伊朗向以色列发出了大约200枚导弹。

新一轮巴以冲突至去年107日开启以来,已近一年,目前丝毫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如果这算是继1948年(以色列立国之战)、1956年(苏伊士运河之战)、1967年(六日之战)、1973年(赎罪日之战)和1982年(黎巴嫩战争)五次中东战争后的第六次战争的话,那么这场战争堪称史上最长“拉锯战”,是历次战争中持续最久的。

我们知道,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便表现为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抵抗阵线”与美国以色列联盟之间的对抗,这是战略性和结构性的矛盾。至于以土耳其和卡塔尔为首的基于穆兄会的政治伊斯兰不断做大,还是以沙特、阿联酋等为代表的海湾君主制国家的崛起,亦或是伊朗和沙特这对“千年冤家”之间的互怼,那都是地区内部的问题。

什叶派“抵抗阵线”涵盖五个国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具体的军事力量包括伊朗革命卫队、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叙利亚政府军、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有专家曾放言,伊朗已经控制着五个国家的首都,即德黑兰、巴格达、大马士革、贝鲁特和萨拉。而且,自去年10月份巴以冲突以来,哈马斯所在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也变相成为“抵抗阵线”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赫然发现,以伊朗为首的“抵抗阵线”实际上已经在七条战线对垒以色列联盟:

战线一:加沙地带。此次巴以冲突的主战场,表现为以色列与哈马斯武装力量之间的搏杀。截止目前,据说哈马斯的有生力量几乎被以色列打击和消灭殆尽。毫无疑问,哈马斯背后的主要支持力量是伊朗革命卫队和黎巴嫩真主党等军事组织。

战线二:约旦河西岸。据报道,自去年10月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一面在加沙地带推进军事行动,一面在约旦河西岸多次突袭、抓捕巴勒斯坦人,轰炸难民营中所谓巴方武装人员藏身处。据巴勒斯坦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本轮巴以冲突开始以来,约旦河西岸有超过7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于以军或犹太定居者之手。

战线三:黎巴嫩南部。当前,以色列正地面“入侵”黎巴嫩这个主权国家,通过地面控制,使得以色列北部的居民能够返回家园。据报道,自以色列国防军1日凌晨宣布在黎巴嫩开始有限地面行动的4天来,大约有250名黎巴嫩真主党成员在地面行动和空袭打击中被打死;超过2000个真主党军事目标遭到袭击,目标包括真主党成员、其基础设施、军事建筑、武器储存地点、火箭弹发射器等。

战线四:红海及周边的国际运输水域。也门胡塞武装不断向过往的欧美商船发起袭击。就在101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地面军事行动、伊朗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当天,也门胡塞武装使用无人艇和导弹袭击了两艘商船。

战线五:叙利亚部分地区。尽管叙利亚政府军在巴沙尔·阿萨德的坚强领导下已经收复并控制叙利亚大部分领土,但在叙首都大马士革等地区,叙利亚还时不时遭受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今年41日, 大马士革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附近的一栋建筑遭以色列空袭,造成包括7名伊朗外交和军事人员在内的十多人死亡。

战线六:伊拉克什叶派民主组织。截至目前,伊拉克什叶派民主组织是相对比较“消停”的,这跟伊拉克中央政府的控局能力和美国对伊拉克的影响力有关,说到底,伊朗也不能随意“怂恿”伊拉克什叶派民主组织去参加对抗以色列的战斗。

战线七:伊朗这个“大本营”。自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45年过去了,伊朗领导的抵抗阵线与美国、以色列联盟之间的对抗一直呈现延宕和胶着状态,围绕着制裁与反制裁、遏制与反遏制、军事打击与报复、核试验与核谈判等等,冲突双方你来我往、你攻我守,一直到现在。美国和以色列没赢,伊朗领导的抵抗阵线没输。

既然以伊朗为首的“抵抗联盟”已在上述七条战线对垒以色列,那下步中东局势向何处去?

首先,中东地区爆发由主权国家参与的全面战事的可能性较低。尽管目前有专家号称中东正在爆发第六次中东战争,但与历次中东战争军由主权国家下场不同,此次巴以冲突引发的连带战争,截至目前依然是以色列这个单个主权国家与哈马斯、真主党和胡塞武装等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冲突。只要伊朗、土耳其、沙特、黎巴嫩等主权国家不亲自下场,这场全面战火就烧不起来。

其次,于美国而言,总统大选即将开始,确保大选的顺利、新政府上台,以保障美国的全球领导权的顺利延续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尽管内塔尼亚胡等以色列政治强人和美国的以色列游说集团有意拉美国下场,但美国还是有明白人的,这时候绝不会被以色列拖下水。

再次,伊朗此次通过导弹袭击报复以色列,是不得已之举。一方面作为抵抗联盟的“带头大哥”,在不断受到以色列打击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反击的姿态,“给兄弟们打打气”,以维护其在抵抗联盟中的权威;另一方面,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是温和派、改革派,虽有心与美国和以色列媾和的意愿(他在9月联大期间展示了较为温和的姿态,表示如果以色列有同样的意愿,伊朗愿意放下所有武器。),但面对伊朗内部保守派的压力,面对被以色列逼到墙角的窘境,必须要奋力反击一下,以维系以哈梅内伊为核心的伊朗政权的合法性。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还有,近十年来,中东地区诸如沙特、阿联酋、埃及、伊拉克、科威特、阿曼等地区大国或中等强国均纷纷“眼睛向内”,注重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巴以冲突爆发一年来,这些国家基本上在道义上声源巴勒斯坦和哈马斯,基本上没有一个亲自下场帮帮场子的。这也注定了中东地区的局部冲突不会演变为地区战争。

最后,回到清泉的老本行——石油和油价上来。我们看到,103日,国际油价(布伦特)大幅上涨3.72美元/桶(5.03%),至77.62美元/桶,已较前期低点71.6美元/桶回升6.02美元/桶,涨幅接近10%。很明显,此次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主要由中东地区地缘冲突加剧推动。但基于中东地区不会“大打”的判断,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对燃油车的替代,以及OPEC+最新会议仍维持12月退出减产计划,基本面仍呈走弱态势。所以,油价应该不会持续上涨。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63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