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九月份,利用出差在高铁和飞机上的时间,读了三本书:基辛格博士的《论领导力》,马凯硕先生的《亚洲的21世纪》和乔治·弗里德曼先生的《下一个一百年:地缘大冲突》。

这三本书均是纵论天下大势的,这三本书也是清泉是从家里和办公室的“未读书橱”中随便抽取的,当然也有基本的抽取标准:一是书不能太厚,否则来回一趟高铁或一趟长途飞机(大约10小时,剔除吃饭、打盹和上厕所,大概6至7小时左右)难以读完一本书;二是有趣,一看书名或作者,有读下去的欲望;三是书本身能够得到社会或业界认可,至少是是经朋友或专家推荐,或出现在网络推介的书单中。

现在分别说说这三本书。

第一本:《论领导力》(Leadership)。这本书的英文版于2022年面世,2023年11月29日,基辛格离世。“人之将逝、其言也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这本书是基辛格对其百年人生经验的一种总结、回顾和感怀,而使得这本书更具真实性、指导性和战略性。

基辛格博士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讲述领导力。本书论述的“六个案例”,指的是冷战时期的六位杰出的领袖人物和战略家: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基辛格详细介绍了这六位人物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成长过程、政治经历,并评价了他们对本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地位,以及各自留下的精神遗产。

在本书导言中,基辛格把领导力分解为分析能力、战略、勇气、性格几个维度。在他看来,与同时代其他众多的世界领导人相比,这六位战略家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们能够看透自己的社会处境,能够设计战略来管理眼下、塑造未来,能够以高超的手段推动自己的社会走向理想的目标,对自己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且随时愿意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这六位领导人的选择看似随机,但实际上背后经过深思熟虑。这六位政治家均与基辛格交往密切,甚至是“过命交情”,比如和尼克松,基辛格是尼克松执政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

——在讲述阿登纳时,基辛格突出其领导力中的“恭顺”。也就是,当德国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重创后,如何“重新做人”、立足于世界?从1949年起,阿登纳放弃了德国数十年来对统治欧洲的追求,使德国牢固扎根在大西洋联盟中,并在反映他自己信奉的基督教价值观和民主信念的道德基础上重建了国家。正是阿登纳的“恭顺战略”,带领德国度过了她历史上的最低潮。

——在讲述戴高乐时,基辛格突出其领导力中的“意志”。书中讲到,法国沦陷后,他两次重建了法国的政治结构——第一次是在1944年,为的是恢复法国的本质;第二次是在1958年,为的是重振法国的灵魂,防止内战。戴高乐引领了法国的历史过渡,从一个输掉战争、四分五裂、不堪负重的帝国转变为一个有合理宪法做依靠的稳定、繁荣的民主民族国家。这个过程中,戴高乐的“意志力、意志战略”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讲述尼克松时,基辛格突出其领导力中的“平衡”。基辛格说,尽管尼克松时唯一被迫辞职的美国总统,但他在1969~1974年缓和了超级大国之间在冷战高峰期的紧张关系,并带领美国从越战中脱身。现在,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尼克松的“平衡战略”——与中国建交、用中国来平衡苏联,就没有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体系的“黄金时代”了。

——在讲述萨达特时,基辛格突出其领导力中的“超越”。书中指出,1970年,堪称埃及现代史上最伟大的领导人阿卜杜勒·纳赛尔突然离世后,萨达特临危受命。此时的埃及正沉浸在1967年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败于以色列的震惊和沮丧之中。萨达特精明地将军事战略与外交相结合,努力恢复实地,重建埃及的自信,同时本着超越当下的理念,实现与以色列外交关系正常化,达到了长期以来看似根本不可能的和平。当然,萨达特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书中,萨达特的“超越自我”的领导力,让基辛格深受感动。

——在讲述李光耀时,基辛格突出其领导力中的“卓越”。在基辛格看来,李光耀主导了太平洋岸边强邻环伺的一个贫穷的多族裔港口城市的演变。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安全、良知、繁荣的城市国家,她的文化多种多样,但她又有共同的国家认同来确保国民的团结。确实,新加坡模式堪称全球范围内中小型经济体治理的典范,而最根本的就是得益于李光耀先生的“卓越领导力”。

——在讲述撒切尔夫人时,基辛格突出其领导力中的“信念”。基辛格指出,1979年,撒切尔夫人接手的英国丧失了全球影响力,国际地位也大大下降,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因此萎靡不振。而她通过经济改革和大胆谨慎的外交政策实现了国家的重新郑兴。整个过程中,撒切尔的“信念领导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辛格说,这六位领导人都是由他们所处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所塑造,而他们又成为本国社会和国际秩序演变的建筑师。其实,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之间的辩证关系。基辛格指出,人世间的大部分领导人不是目光远大型的人物,而是指导国家日常运作的管理型任务。但在国家和国际社会面临危机的时期,需要的是本书所描述的目光远大、敢于担责、坚忍不拔的变革型(transformational)领导人。

读罢本书,清泉不禁感慨,在当下这个混沌的世界里,政治家和大国领导人的担当精神在哪里?当下的“时势”还能“造”出如书中这六位经世济民、拯救国家和人类于危难之中的领导人和战略家吗?面对当下“大国对抗+瘟疫肆掠+地缘冲突+气候灾难”叠加的局面,我们太需要基辛格博士在本书中论述的“领导力”了。

 

第二本:《亚洲的21世纪》(The Asian 21st Century)。这是我读过的马凯硕先生(Kishore Mahbubani)——印度裔新加坡人、亚洲最负盛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战略思想家,被称为亚洲的“缪斯”——的第二本著作,第一本是《中国的选择》,两本书均非常精彩。

本书英文版面世于2022年,实际上是由马凯硕先生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发表的主要文章、演讲和接受的重要采访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层次集结而成,这就导致书中出现多处重复的观点和表述,但瑕不掩瑜,本书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读罢本书,马凯硕先生以中美关系“局外人”的身份,从第三方视角观察国际格局,结合时事分析其背后的成因,讨论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崛起之路。本书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谈“西方主导世界时代的终结”。马凯硕指出,当前西方所犯下的主要战略错误是拒绝正视和接受这一现实,由此引发问题:西方如何学会在一个不再有自己主宰的世界里采取正确行动?同时,马凯硕认为,美西方近三十年犯下的另一个战略错误就是过度沉溺于弗朗西斯·福山那本《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中描述的景象,即自由民主政治体制是人类社会终结的制度模式。这使得西方人在过去三十年一直躺在“制度优越性”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不思进取和创新,结果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制度出现严重的政治极化、党争极化、贫富极化等难以调和的现象。

从书中可以看出,又一个让马凯硕不看好西方的是其在抗疫过程中的“不作为”,使得美欧国家的疾病死亡率远远高过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确实,2000和2021年疫情严重期,中国等东亚国家的抗疫模式的确将美欧国家甩出了好几条街。当然,2022年以后,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如果马凯硕现在对全球分地区的抗疫情况再做评价的话,也许他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第二部分谈“亚洲的复兴”。马凯硕指出,21世纪,亚洲将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事实上,欧洲和北美只是在过去的200年里才实现了经济腾飞,而公元元年至1820年前后,中国和印度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西方在过去两个世纪的主导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反常现象,而现在,历史正在回归正轨。

有意思的是,马凯硕在这部分对印度的前景格外看好(这跟他是印度裔或许有关?)。他认为印度至少拥有三种巨大的比较优势,使得印度将来会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其GDP可以发展成为全球第一。一是印度的“道德感召力”,其核心就是圣雄甘地给印度带来的软实力。我们知道,甘地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所以,马凯硕将甘地和纳尔逊·曼德拉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圣人”;二是印度的“国外竞争力”,也就是印度人作为一个个体,在国外的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中极具竞争力,印度人担任美欧跨国公司(包括麦肯锡等著名咨询公司)总裁的数量远远超过中国人;三是印度是中美地缘战略冲突的最大受益者。马凯硕可能言过其实,但确实“所言不虚”,这需要引起中国人的警醒,我们到底以什么样的“道德感召力”去引领世界,这种感召力是深入全球人心的,是别人情不自禁地去跟随的。另外,由于这本书出版于2022年,彼时印度还不是全球第一大人口国。现在,印度拥有全球第一大人口、第五大经济体的地位,使其又增加了第四种比较优势。我们真的不可以轻视印度。

第三部分谈“中国的和平崛起”,作者充分展示了对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认同,具体探讨了世界秩序的重构与变化,以及中国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和平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等。

第四部分谈“全球化、多边注意与全球合作”。马凯硕认为,当前人类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新冠肺炎疫情到气候变化,皆须通过全球合作予以应对。作者认为: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促进全球合作的多边秩序,多边外交应充分发挥“人类会议”(如联合国大会)的功能。

另外,从马凯硕的论述和分析可以看出,他特别认同美国前地缘战略大师乔治·凯南和前总统克林顿的理念,所以在书中进行了多次重复。

一是凯南在写给美国国务院的那封著名的关于遏制苏联的“长电文”(即:苏联行为模式的根源)中指出的:任何地缘政治竞争的结果都将取决于“美国能在多大程度上给世界人民营造出一种整体印象:这是一个知道自身诉求的国家,它正在成功处理内部问题并承担起作为世界强国的责任,它具备能够在时代的主要思想潮流中稳住自身的精神活力”。“精神活力”是马凯硕在本书中备受推崇的。

一是克林顿2003年(彼时已卸任)在耶鲁大学发表的一次演讲中说到的,美国“应该努力创造我们愿意遵守的规则、伙伴关系和行为习惯,这样当我们不再是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超级大国时,我们仍愿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马凯硕之所以欣赏克林顿的这段话,是因为美国终究要“走下神坛”,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永远做世界霸主,关键是要“创造一种基于规则的国际关系”并让大家都来遵守。

还有,读罢此书,清泉有一个感受不知对不对:马凯硕先生貌似反美的背后实际上是新加坡利益最大化使然,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中美冲突真的出现失控局面,那么新加坡的损失和受伤害程度最大。这也间接印证了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曾经说过的,如果中美战略对抗非要新加坡选边站的话,那么新加坡只能站在美国一边。

第三本:《下一个一百年地缘大冲突》(The Next 100 Years,A Forecast for the 21stCentury)。本书作者乔治·弗里德曼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CNN等权威媒体争相报道的战略预测专家,他也是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创始人,地缘政治未来公司Geopolitical Futures的创始人。

因为对“弗里德曼”似曾相识,百度了一下,才知道,作者这位“弗里德曼”是全球各位著名的“弗里德曼”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弗里德曼,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因“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杰明·弗里德曼(Benjamin M.Friedman)。本杰明·弗里德曼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哈佛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被认为是”货币学派”的新领军者及全球化主义的权威研究者。

——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之一,因为杰出的新闻报道及评论成就,曾三次获得普利策奖。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同步在全球超过700个媒体上刊登。他是世界级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曾荣登《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图书排行榜第一名,他还是2005年英国“FT/高盛”财经书大奖得主。代表作有:《世界是平的》、《曾经的辉煌》、《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相较而言,乔治·弗里德曼可能是四位“弗里德曼”里最不为国人所知的,但这不影响他在本书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书中,弗里德曼确实够大胆,能够对整个21世纪的国际格局走势进行大胆预测。要知道,能够相对科学地预测未来十年和形势都是异常不容易,不要是20年、50年甚至100年了。但弗里德曼异常自信,他说,“相信他的孙子,以及孙子的孙子,将来看了这本书后,都不认为他是在胡言乱语。”

本书英文版问世于2009年,距今已经15年左右,应该是一本“旧书”了。旧书也好,恰好验证一下弗里德曼对本书出版后15年时间里世界格局演变的预测到底准不准,究竟是一派胡言,还是如他说的比较靠谱。让我们看看弗里德曼的预测结论或观点吧。

第一,美国还能“向天再借一百年”,或者说,世界人民“还能再忍美国一百年”。弗里德曼认为,美国的全球霸主时代才刚刚开始,现在(2010年前后)尚属于美国的“青春期”“少年期”,美国尚未过渡到壮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美国可以维系其全球老大地位至21世纪末。弗里德曼给出的理由是,美国当下的行为模式,诸如鲁莽、武断、消费至上、理想主义又不泛实干精神、爱憎分明等等,都是其“青春期”的典型表现,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如果美国做事都非常谨慎,那说明美国得走下坡路了。

关于美国的霸权是否已经衰弱,“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是否已经做实,这是一个一直在争论的话题。对此,著名的美国问题学者王缉思先生认为,弗里德曼对未来100年和美国今后走势的判断也许是对的,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很难断定美国从此开始走下坡路。王缉思认为,今天的美国还是走出一个平顶山上——尽管这座平顶山有些凸凹不平。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再维持二三十年没有问题。

第二,俄罗斯将于2020年前后解体。弗里德曼认为,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直试图重振国力,美国不可避免地会予以阻止,但最后的输家还是俄罗斯。俄罗斯严重的国内问题、锐减的人口以及糟糕的基础设施将使其长期复兴计划成为南柯一梦,而且第二次冷战的结果也将与第一次一样,以俄罗斯的溃败而告终。弗里德曼强调,许多人认为美国的下一个挑战者是中国,而非俄罗斯,对此他不敢苟同。他认为,中国及其周边的地缘地理特点(难以轻易扩张)、非海军强国(海军强国的造就需要上百年时间)、内部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整体能力尚待提升)这三个特点使得中国不是美国的主要对手。弗里德曼进一步强调,北约的持续东扩像一把直插俄罗斯心脏的利刃,俄罗斯势必奋起反击,反击的节点在2020年前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兰将成为西方打击俄罗斯的前线,而波罗的海三国也将在遏制俄罗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这一点,应该说弗里德曼预测对了一半。目前,中国已经代替俄罗斯成为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这与弗里德曼的预测不一致,但这是长期现象还是短期现象,现在尚无定论。另外,弗里德曼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再次发生大规模冲突的时间点的预测还是比较精准的,但并没有出现“俄罗斯解体”这样的严重事件。

第三,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于2050年的感恩节发生,具体的时间是2050年11月24日下午5时,是日本联合土耳其,以日土联盟军的方式,率先以“太空武器”向美国发起攻击。因此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太空站。但最终是美国取得了胜利,击毁了日土联盟。

关于第三点,则更加玄乎了。

另外,弗里德曼认为,世界秩序的演进基本是以20年为一个周期,比如一战和二战之间的20年。他强调,到2020年,美国和伊斯兰圣战者之间的冲突依然主导世界走势的可能性非常小。从实际发生情况看,貌似这一点弗里德曼预测对了。

最后,正如又一位著名的美国问题专家樊吉社先生所说,类似这本书的预测一直就有,比如不久前就有俄罗斯专家预测美国会分裂,结果美国人并没把它当回事。对于美国冒出来的这种预测,中国也没必要当回事。“像弗里德曼这样一些从东欧国家出来的学者,往往受意识形态的驱使,对社会主义国家抱有极深的偏见。”

可以看出,三本“戏说天下”的书,基辛格最认真,可谓真人真事,有战略有高度有深度有推理;马凯硕次之,他说的美西方人不大会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弗里德曼更次之,他所预测的大部分内容,估计全世界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但个别章节、个别世界的准确率经过验证还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弗里德曼先生并非完全胡言乱语。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63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