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又到了岁末年尾,回首过去一年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能源市场动向,不禁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在角斗场上——成功、失败、振作》。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先生。这本书出版于1990年,系尼克松总统经历“水门事件”的人生低谷后,在晚年之际回顾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似乎永远在战斗、永远在奋进、永远在工作,以及从极度成功到极度低谷,再到重新振作的心路历程,不禁有感而发,就像在角斗场上!

而2024年的全球格局像极了尼克松总统这本书名——在角斗场上!2024年算是“成功”的一年,因为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依旧在,中美这两个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虽然在竞争与对抗,但还能保持互动。2024年也是“失败”的一年,因为俄乌战争已经持续1000多天,目前仍没有结束的迹象,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延宕400多天,也几乎看不到结束的苗头,而巴以冲突的溢出效应“意外”地将在风雨飘摇中支撑了13年(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算起)的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摧毁了,另外,美国与俄罗斯的厮杀、俄罗斯与欧洲的对抗仍在持续。2024年也算是“振作”的一年,科技与创新的迅猛发展使得AI(人工智能)变得炙手可热,人类在憧憬着AI时代的到来;马斯克的星链技术和火箭回收技术让人们憧憬未来的星球遨游;全球“局部失控、总体可控”的态势依旧,在失望和绝望中依然保持着希望。

在清泉看来,2024年全球政治经济和能源格局却可以用另外的三个关键词来解释,那就是地缘政治冲突、国家纷争与石油诅咒。其中,地缘政治冲突主要体现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对抗,或者说是俄罗斯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主体是欧盟)之间的对抗;国家纷争的“战场”主要在中东地区,典型的是以色列与伊朗领衔的七股武装力量的较量,深层次是美国和伊朗的对抗,以及以色列、伊朗、沙特、土耳其等中东地区强国之间的博弈;石油与资源诅咒主要发生在非洲和拉美等国家,特别是非洲,在石油高峰产量过后的苏丹,在刚刚迈入石油生产国和天然气生产国的尼日尔和莫桑比克,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几内亚和刚果(金),在抱着巨额石油储量的“金娃娃”、但却穷得“要饭”、乱得要死的尼日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

首先,象征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焦点的俄乌战争,可用“一二三四”来形容。所谓“一”,就是一个判断:俄乌战争本质上是美俄对抗。截至目前,俄罗斯占领、颠覆、迫使乌克兰投降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美欧通过给乌克兰“输血”的方式迫使俄罗斯吐出吞并的乌东地区四个州的部分领土、甚至藉此拿回2014年克里米亚失地的战略目标也没有实现。特朗普2.0时期的第一年甚至更早就能结束战争吗?未必,战争难以结束,但可以被“冷冻”。

所谓“二”,就是两个让位于。一方面,此次俄乌战争标志着过去40年成为世界主流的全球化和重商主义已让位于国家安全和价值观。以石油天然气行业为例,目前在俄罗斯有重大投资和利益存在的国际石油公司,已悉数退出俄罗斯市场,新的项目不再开放、现有项目逐步退出。另一方面,此次俄乌战争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是,过去数十年规制全球格局的“结构性现实主义”(Structural Realism)已经让位于“进攻性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

所谓“三”,就是俄乌冲突涉及三个战场。第一,军事战场。第二,政治外交战场。由于涉及到国家形象、“朋友圈”、盟友等问题,这一战场颇具重要性,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较量十分残酷。第三,经济战场,涉及金融、能源、技术、贸易等方面。

所谓“四”,就是此次战争对冲突的四个利益攸关方影响不一。美国获利最多。美国主导整个战局,在G20峰会、巴黎奥运会等各国重大国际场合孤立俄罗斯,政治上达到通过乌克兰长期弱俄、耗俄的战略目的,经济上切断欧洲与俄罗斯能源联系,抢占俄在欧能源市场。欧洲加速与俄能源脱钩。欧洲在经济、市场、能源等领域与俄硬脱钩意愿强烈,加快增加美国LNG采购,对俄天然气依赖已经从40%下降到7%左右。乌方损失巨大。乌克兰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百姓流离,短期内难以从战争创伤中恢复。俄方有点得不偿失。俄罗斯国际政治影响力受损,国内稳定受到接二连三的军事动员令影响,普京执政压力增大;经济上,虽然俄罗斯战时经济打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资源依赖型经济一旦出现大众商品价格骤降的情况,则支撑战争的石油收入将大幅下降,这对俄罗斯是个不小的考验。

其次,象征国家纷争漩涡的巴以冲突,除了人们所理解的现代战争以外,又陷入了另外“三种战争”,即宗教战、信息战和代理人战争。截至目前,巴以冲突已经导致超过4.5万人死亡、10万人受伤。巴以冲突是号称“中东小霸王”的以色列,作为一个主权强国,与巴勒斯坦这样一个孱弱的准主权国家和哈马斯这样一个非国家的军事行为体之间的战争。

但巴以冲突更像是一场宗教与文明之间的战争,再次印证了塞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中所描述的情景。巴以冲突更像是基督文明与犹太文明联合在一起对伊斯兰文明的绞杀。10月5日,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一段视频讲话中表示,以色列现在正在7条战线上作战,即:以色列北部的黎巴嫩真主党、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约旦河西岸的“恐怖分子”,以及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以及上述六股军事力量背后的支持者——伊朗。而以色列背后的金主和最大的支持者则是美国。所以,巴以冲突其实是“美国——伊朗——以色列”之间的“三角游戏”,是宗教与文明的冲突。

巴以冲突也像是一场信息战争。除了热兵器,此次战争中出现了战争双方大规模使用无人机打击对方的场景,特别是10月16日,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继任者辛瓦尔在加沙地带南部被以军打死,采取的就是无人机攻击,而辛瓦尔坐在沙发上试图以扔木棍方式对抗无人机的场景让人不胜唏嘘,像极了“鸡蛋碰石头”。另外,在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中,竟然出现了以色列通过寻呼机爆炸方式打击对方的离奇事件,BP机、寻呼机已经是电子产品的“古董”,本是黎巴嫩真主党人保护自己不被追踪的替代信息产品,却被以色列人钻了空子。

当然,巴以战争更是一场代理人战争,是美国与伊朗的代理人战争。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以来,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就表现为全球大国的美国与地区强国的伊朗之间的对垒。45年过去了,美国穷尽了对付伊朗的各自手段,封锁、制裁、谈判、颜色革命等等,但截至目前,美国没赢、伊朗没输。

再次,承受着石油与能源资源诅咒一众产油国、产气国和矿产资源国,却一直逃脱不过“50万桶/日”的现象。何谓资源诅咒?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过一句让人深思的话:“我们的国家十分富有,但人民却很贫困”(这是普京2012年再次当选总统之前说的,那时他还比较清醒,可现在呢?俄罗斯因为资源丰富而变得骄纵放肆,动辄对邻国实施军事打击,算不算是另一种“资源诅咒”?)。从 17世纪的西班牙,到20世纪的俄罗斯,再到21世纪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一些非洲和海湾产油国等,这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缓慢。相反,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如 17世纪的荷兰,20世纪的瑞士、日本以及21世纪的NIE(New Industry Economics,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却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人们有理由怀疑,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造成对经济增长的“诅咒”?

那么何谓“50万桶/日现象”?清泉在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全球产油国要警惕‘50万桶/日现象’! 就是清泉发现一个“有意思”但却很“杯具”的现象:那些突然间有了石油大发现,且高峰产量一度达到50万桶/日产量水平上下(相当于2500万吨/年)的产油国,往往在后续某个时期因油田产量或国际油价骤降,突然陷入“困境”,轻则国家和社会出现大面积动荡,重则发生政权更迭甚至国家分裂。清泉把这种情况称为“50万桶/日现象”或“50万桶/日陷阱”。粗略梳理了一下,符合或部分具有“50万桶/日陷阱”特点的国家大多在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主要有:叙利亚、也门、苏丹(南苏丹)、加蓬、赤道几内亚、乍得、尼日尔、莫桑比克、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研究发现,上述遭遇“50万桶/日现象”的产油国基本上均走过了一条“发现石油——产量迅速上升——一度达到50万桶/日——产量徘徊不前或骤降——油价下跌——国内民众宗教问题或民生问题爆发——政变或社会动荡——国家一蹶不振”的“悲催历程”。

2024年,全球范围内的“50万桶/日现象”再次被印证。叙利亚一蹶不振,阿萨德政权在执政53年之后崩溃,要知道,在巴沙尔艰难执政的这几年,叙利亚油田主产区由库尔德武装、美国军团和反对派控制,失去了石油收入的巴沙尔政权难以为继恐怕也是其倒台的原因之一。苏丹目前已经成为人间地狱,其悲惨状况被巴以冲突和俄乌战争掩盖,其实,2023年4月15日以来爆发的内战已经导致超过1200万人流离失所、超过2万人死亡,要知道2019年4月苏丹政变之前也是非洲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其高峰产量在2010年前后曾达到55万桶/日。尼日尔这个非洲新兴产油国出口国好不容易通过“尼日尔—贝宁石油管道”实现石油出口,却在2023年7月发生了政变,导致在2024年石油外输管道不断被恐怖分子滋扰,出现数次爆炸停输……此外,加蓬、乍得、厄瓜多尔、莫桑比克等国在2023年和2024年均经历动荡甚至政变。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美国地缘战略学者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先生(服务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是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高级助手)的警告:当今世界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极其相似,世界有进入新一轮热战的巨大危险!国内的学者也有类似的观察。但愿这是危言耸听。如今的全球性大国不敢贸然发动大规模战争,因为与一战、二战相比,目前有三个约束性力量使得“人类”不敢轻举妄动:一是核武器使用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二是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与气候灾难使得大国之间必须携手应对,三是AI一旦在军事上滥用则极有可能毁灭全人类。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世界的历史往往是被各种偶然性和非理性力量操纵的。

但愿我们会迎来一个稍微好一点的2025。

(本文观点仅代表清泉个人。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68篇文章 6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