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22日,清泉应邀参加了全球化智库(CCG)在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在CCG与多哈论坛(Doha Forum)联合举办的主题分论坛——中国与全球南方:重塑全球治理框架——圆桌对话环节发言。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是CCG2015年发起创办的首个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全球化发展”的智库品牌,也是CCG组织的几个重磅级论坛之一,也已成为CCG旗下的旗舰论坛。对了,CCG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民营社会智库,也是一家国际知名智库,在哥伦比亚大学2021年发布的全球智库排名榜单上,CCG和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成功进入全球智库百强,CCG位列第64位,具有较强的国际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卡塔尔多哈论坛创办于2000年,以“外交、对话、多样性”为宗旨,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性的对话平台,推动思想交流,寻求全球性挑战的应对方略。论坛一般每年举办一届。

本环节的圆桌对话,可谓高朋满座,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院参事王辉耀先生、多哈论坛总经理玛哈·库瓦莉(Maha Al Kuwari)女士分别致辞,土耳其前大使、国会议员乌纳尔先生,埃及外交部前部长助理哈立德先生,清泉,卡塔尔重点全球事务理事会研究院拉希德先生,印度协同基金会创始人兼总裁托比·西蒙先生,北京语言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先生以及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周太东先生分别做了发言。所有发言嘉宾被要求以英文发言。

 

清泉就中国与全球南方在能源治理上的合作分享了三个观点:

第一,在能源领域,全球能源治理主要指能源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进口国)、过境国(通道国)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跨国能源公司可以把这三者链接起来。因此,生产国、消费国、过境国和跨国公司是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四个玩家,或者叫做行为体。

过去半个多世纪,生产国国际能源组织的代表是OPEC,其背后是中东、非洲、拉美和亚太等全球南方国家的生产国;消费国国际能源组织的代表是IEA,其背后是欧美OECD发达国家;过境国指乌克兰、土耳其等中间地带国家;跨国公司指美欧的跨国石油巨头以及像中石油、中石化、沙特阿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这样的跨国公司。

当然,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时期,一些新的国际机构比如IRENA(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源自德国,目前总部在阿联酋阿布扎比)、OGCI(油气气候倡议,2015年由bp、壳牌等欧美能源公司会同中石油等15家企业在巴黎气候峰会期间成立,目前秘书处设在纽约)等,它们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冲击是致命的。过去几十年,俄罗斯这样的油气出口大国,和欧洲这样的进口国,通过乌克兰、土耳其这样的过境国,形成较为稳定的国际能源治理框架。我们曾经认为,这样的“资源与市场”互补的关系牢不可破,具有韧性。

2022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俄乌冲突大)打破了这一框架,这说明,再牢固的国际能源治理体系也经不起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冲突的打击。目前,欧盟已经主动放弃了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而2021年,俄罗斯对欧的管道气出口量达1600亿方左右,占欧洲进口总量的40%以上;今年前四个月,欧洲进口天然气及LNG60%来自美国;俄罗斯不得已加大了对中国和印度的油气出口;乌克兰曾经的“最佳过境国”的地位不再,欧美跨国公司在2022年冲突爆发后第一时间便离开了俄罗斯。

第三,在美国“能源独立”的背景下,在特朗普“2.0”时期回归化石能源、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市场,以及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将分别与全球南方国家和欧盟形成新型的国际能源治理关系,甚至不排除和美国形成新的能源合作模式。

一方面,中国目前每年进口5.5亿吨石油和1800亿方天然气,稳居世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进口市场;同时,以海湾国家为代表的中东石油出口国、以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为代表的非洲石油出口国、以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出口国等,均视中国为最大的进口消费市场,这将强化中国与上述全球南方国家的能源治理关系。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在光伏组件、储能电池、风机装备以及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产能约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且随着特朗普政府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上的“退却”,中国和欧盟已经成为继续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的牵引力量,相信双方会在新能源治理领域深化彼此的合作。

另外,如果中美在90天内达成新的关税与贸易协议,则不排除中国会大量进口美国的油气,以缓解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这样的话,中美之间的能源治理格局也会发生变化。

以上是清泉在本次“全球治理”圆桌对话会议上的观点表达。2025年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不仅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筹划之年,更是“中—美—俄—欧”大国关系在动荡中谋求新平衡的关键之年。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中国将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个总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两手抓,继续扮演在国际经贸和全球治理中的关键角色,而能源治理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将发挥更大的正向作用。

(本文观点仅代表清泉个人。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77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