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子,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对全球能源格局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清泉做了一些思考,形成了十点研判。纯属一家之言。具体分享如下。
1.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急剧动荡,进入“四期叠加”的高风险阶段
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形势可以用“四期叠加”来形容,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最为典型的就是中美战略对抗持续加剧;叠加二战以来欧亚大陆上爆发的两场足以改变国际秩序的地缘政治危冲突,一是乌克兰危机,另一是巴以冲突;再叠加百年一遇的关税战贸易战,4月2日特朗普2.0政府发起的对全球关税战史无前例,上次如此规模、如此范围的关税战还是上世纪30年代初,由美国总统胡佛发起的,把平均关税从当时的36%升到了60%,甚至有些商品达到了100%;还叠加什么?三百年未有之能源大转型!因为从人类18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煤炭并进入工业社会开始,差不多300年过去了,而目前这场能源转型是全球性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2. 地缘政治冲突成为当前最大挑战,全球油气贸易流向反转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泛安全化和“去风险”思潮持续重构产业链供应链,能源价格大幅波动、能源格局面临重塑。特别是在俄乌战争延宕和关税战喧嚣尘上的情况下,全球能源贸易流向已从此前数十年的“逆时针”(俄罗斯主要供应欧洲,中东和非洲主要供应亚太)向“顺时针”(欧洲加大从中东和非洲的进口、俄罗斯向南加大向印度出口和向东加大对中国出口等)转变。欧盟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推动俄扩大向亚太地区出口;同时,美国对欧洲的 LNG 和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增长,填补了俄罗斯在欧洲的市场空间。
另外,能源贸易出现阵营化趋势,从追求经济效益的全球流动转向政治立场主导的区域合作,开始形成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两个平行市场。
3. 全球经济转入高不确定性、低增长阶段,能源需求增长乏力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态势,加之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增长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下降至2.8%(比年初预测下降0.5%),显著低于21世纪前20年3.7%的历史平均水平;美国全年经济增速预计为1.8%,亦显著低于此前的预测。而经济增速的下降,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乏力。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油气供需将呈现持续宽松的局面,这将导致全球油气价格走低。
4. 人口增长向欠发达国家集中,人口问题制约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
当前,全球经济与人口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矛盾凸显。欠发达地区人口快速增长加剧粮食、能源、水资源短缺。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粮食需求将增50%,但非洲部分国家粮食自给率仍不足60%。
而且,中国未来的人口发展情况似乎不那么乐观。来自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将降至12.15亿人,到2100年将降至6.33亿人。而到2100年,印度的人口依然还有15.05亿人。人口是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源泉,如果中国人口的演进真如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所预测的那样,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则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5. 异常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干扰能源供需,成引发能源安全事故新因素
来自2025博鳌亚洲论坛的声音显示,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的年度气象报告指出,2024 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平均水平高出了约 1.55 摄氏度。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表明,全球气温可能在2030年代初提前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1.5摄氏度升温阈值。中国气候变化事务原特使解振华强调,气候危机的紧迫性要求全球加快能源转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危机,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气候因素已成为危及能源安全的最大因素。
6. 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推动能源行业持续变革
一方面,新能源技术快速迭代,清洁能源制造业蓬勃发展,集中式太阳能、陆上和海上风能的 LCOE (平准化度电成本)在十年间下降了 58-74%,氢能、电池等技术的成熟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对全球能源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起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产出和加速创新等作用。
7. 全球能源俱乐部的“五常” 相对稳定,但其权力正经历此消彼长
这里的“五常”并非联合国五常,而是全球能源界的五大“玩家”。从资源、通道、市场、科技、金融这几个维度综合来看,一直以来,美国、欧盟、俄罗斯、沙特和中国是全球能源俱乐部实力最强的“选手”。其中,美国以“我”为主,求能源霸权;欧盟以“保”为主,求能源安全;沙特以“利”为主,求利益平衡;俄罗斯以“拓”为主,求国家复兴;中国以“和”为主,求互利共赢。
但是,俄乌战争持续三年多来,使得上述“五常”的能源权力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美国的能源权力在显著增强,因为它“绑架”了欧洲、强化了与中东产油国的盟友关系。欧洲能源权力在急速滑落,能源转型进程受阻,能源安全得不到保障。中东的能源权力在上升,域外大国更加重视中东,中东国家议价能力和战略自主显著增强。俄罗斯的能源权力显著下降,被制裁、被限制,已经成为一个“特大号”的伊朗。中国总体保持稳健,但外部风险和挑战在上升。
8. 能源转型持续加快推进,能源安全面临新风险
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呈现“四化”的显著特征,即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能互补综合化、终端用能再电气化,这将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合作机会。另外,转型过渡期内,如果不先“立”后“破”,将导致新能源供应不稳定和化石能源投资不足,能源系统韧性下降,大幅增加能源系统性风险。
9. 全球正在爆发“史无前例”的关税战,对全球能源格局影响深远
2025年4月10日,全球贸易史上最荒诞的一幕出现了:中美互征税率升至100%以上。4月15日,美国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的关税达到245%,中国则对美商品累计税率也已达到125%。全球关税进入“喊着玩”的时代。这预示着,WTO体系实质上已经坍塌,中美之间有可能出现两条“平行经济体系”。美国对全球发起的关税战,对能源行业的影响深远:全球油气贸易和交易格局将会出现重大调整,中美之间的油气贸易被切断;国际油价(布伦特期货)一度跌至62美元/桶左右,不排除降低至55美元甚至50美元左右的可能性,低油价重现;美元金融领域内的博弈更加激烈,极端情况下,美国未来可能阻止我使用SWIFT和美元体系。
特朗普政府为何对全球发起史无前例的关税战?一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加剧。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严重,产业工人就业压力激增,迫使美国政府通过关税壁垒推动制造业回迁本土。二是缓解美债压力。2025年5月、6月有一批美债集中到期。参考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占财政收入50%的历史经验,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提高关税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债务危机。三是遏制中国发展。短期内中美贸易战走向取决于中国与美国经济韧性。其中美国经济韧性要关注通胀水平,中国经济韧性则要更关注就业水平。
10. 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改革蓝图,风景这边独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进油气管网市场化改革,激发清洁能源活力;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投入,攻克储能、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因地制宜发展风光项目,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推进电网智能化改造,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健全能源储备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供应链风险;以及推广电动汽车、节能产品,形成低碳社会风尚等。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总之,在大变局动荡加剧的背景下,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可谓:
坚持先立后破,
维护能源安全,
推动能源转型,
管控能源风险,
开展伟大斗争,
把握能源未来。
让我们一起努力!
(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原创不易,转载或使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