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来,在全球引起了巨大反响。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合作平台,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管总规划”,也是中国扛起全球化大旗的核心支撑。

与此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一直伴随着美西方和印度等国家的抹黑和攻击。“债务陷阱论”“新殖民主义论”“构筑地缘政治阵营的工具”等各种论调不绝于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十年、尤其是近五年真的没少挨骂。

特别是近几年,不仅挨骂,美西方还在加紧构建对冲“一带一路”建设的“B计划”,从“打嘴仗”转为“拼刺刀”,连续构筑对冲“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方案和计划。这些方案和计划细数起来大致如下。

对冲方案之一: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PGII)

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PGII)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七国集团(G7)根据蓝点网络(BDN,Blue Dot Network)的信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的合作努力。它被认为是七国集团对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反击,也是 "拜登主义 "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伙伴关系计划于 2022 年 6 月在德国举行的第48届G7峰会期间首次公布。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美国著名战略智库)的一篇文章称,PGII 是拜登总统在英国第47届G7 峰会上宣布的 "建设更美好世界"(B3W)倡议的重新包装版。

对冲方案之二:蓝点网络计划(BDN)

蓝点网络(BDN)是由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对全球基础设施开发项目的财务透明度、环境可持续性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认证,目的是动员私人资本进行海外投资。该项目最初由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领导

2019年11月4日,美国副国务卿基思-克拉奇(U.S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Keith Krach)在印太商业论坛上与澳大利亚和日本同行正式启动了蓝点网络,并获得了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提供的600亿美元资金。克拉奇在能源、基础设施和数字倡议方面发布了三项重大相关声明,包括美国发布的一项新的多边基础设施倡议、签署一项100亿美元的协议以加强日美战略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在印太地区推动数字驱动经济增长的计划。在所有三个经济支柱方面,克拉奇副国务卿与美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和美国商会进行了接触,实施了美国在建立一套全球信任标准方面的先进努力。

2021 年 6 月 7 日,经合组织(OECD)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执行磋商小组会议上承诺支持蓝点网络。

对冲方案之三:建设更美好世界计划(B3W)

2021 年 6 月 12 日,西方七国集团(G7)宣布通过"建设更美好的世界"(B3W)倡议,该倡议以 "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的进展和原则为基础,旨在对抗中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BRI),以解决发展中国家到 2035 年所需的价值约 40 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该倡议旨在促进私营部门为中低收入国家的优质基础设施提供资金,并鼓励私营部门投资支持 "气候、卫生和健康安全、数字技术、性别公平与平等"。

2022 年 6 月 26 日,在德国举行的第 48 届七国集团峰会上,该倡议重新启动并更名为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PGII)。

2023 年 5 月 20 日,在第 49 届 G7 峰会期间,举行了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 (PGII)会外活动。发布了包括 "七国集团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概况介绍"在内的三份文件。

正如“新加坡论坛”的主席尼古拉斯-菲尔兹利(Nicolas Firzli)指出的,拜登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已成功说服其在巴黎、柏林、罗马和东京的合作伙伴,"建立一个以价值观为导向、影响力大且透明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以对抗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但这一计划姗姗来迟。"他补充道。"中国已经在土木工程、建筑、高铁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确立了稳固的地位、较低的成本和卓越的技术能力。”

对冲方案之四:全球门户计划(Global Gateway)

全球门户计划(Global Gateway)是欧盟在一定原则基础上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和建立经济伙伴关系的一项全球战略。该项目由欧盟委员会发起,由冯德莱恩领导。它是目前欧洲战略自主计划的一部分,也是为欧洲及其合作伙伴建立更大、更民主和更可持续的贸易网络的一部分。该倡议也被视为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替代品或竞争对手,欧盟领导人对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了严厉批评,因为该倡议存在“侵犯人权的问题、经济风险、不利因素和片面的贸易关系”。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希望鼓励联系,而不是依赖。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球门户"因未能提供项目的具体细节和大量借鉴现有计划而受到批评。

作为其贸易关系的一部分,欧盟将"全球门户"视为更好地与全球伙伴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机会。该计划也是对北约、欧盟、美国和其他密切相关的七国集团(G7)国家与中国长期系统性竞争的回应,目的是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在第47届G7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同意启动该投资倡议,以应对“一带一路” 倡议。推出“全球门户”计划的另一个原因是气候变化的恶化,欧盟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非常重要。因此,该倡议也被称为 "全球欧洲绿色交易",意指欧盟的"欧洲绿色交易"以及通过该机制加强应对。

对冲方案之五: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

2023年9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印度总理莫迪和一些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宣布计划建设一条大型铁路和航运走廊,即所谓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India Middle-east Europe Economics Corridor)。IMEC将由连接印度与阿拉伯湾的东部走廊,以及连接阿拉伯湾与欧洲的北部走廊组成。

该计划还包括一条补充现有海上和公路运输线的铁路干线。据称,该计划将复原印度的“香料之路”,将通过铁路和港口,让中东国家与印度相连,以更少的航运时间、更低的价格和更节能的方式,实现海湾国家到欧洲之间贸易和能源的流通。明眼人一看便知,IMEC的始作俑者是印度和美国,试图以古印度的“香料之路”对冲“丝绸之路”。

以上就是美西方和印度近几年陆续推出的针对和对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计划方案。这些方案计划的推出,一方面将会构成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竞争,至少给需要外来投资的欧亚大陆国家、东南亚国家以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便这些计划方案更多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多做少;另一方面,这些方案计划也证明了美西方国家对基于“一带一路”的中国实力和影响力提升表示严重关切和担忧,导致它们必须“如法炮制”出一个类似的方案和“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竞争,而这不恰恰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和正确吗?如果“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或“全球南方”国家的实施效果有限,美西方国家还会这么反应激烈吗?

根据清泉的观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来,至少有以下五方面的比较优势是美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

一是来自中国的“母国市场优势”。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其核心源动力来自于中国这个大市场,来自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强劲表现,来自中国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来自“中国速度”“基建狂魔”等种种称谓,来自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来自中国这一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这一吸纳能力。即便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但其增量规模依然占据全球经济增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成功要素不是别人,而是中国本身。这也意味着,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建设要继续取得成功,前提是中国经济必须继续保持活力和动力。

二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地区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清泉在此前的文章里曾经指出,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即:采用中国开发性银行(或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等)的贷款(融资)支持+中资企业在当地基于实体经济合作项目的支撑+中方有效参与合作项目运营管理+通过项目建成运营后获得的收入进行投资回收+合理的投资回报(收入的主体部分由东道国政府获得)+在当地长期运营的“耐心资本”模式。这一模式与美西方投资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美欧企业关注的核心是快速投资回报和及时交易,中国企业的关注点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将投资回报与长期运营相结合。

三是中华文明里的“拼搏奉献”“吃苦坚韧”“克己奉公”“恪尽职守”的文化因素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多偏远多艰苦的地区,无论风险多大的国家,无论多么不友好外部环境,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总是能够找到办法扎根当地,我们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在“一带一路”地区“冒着千难万险安全前进”,并能够成功融入当地社区和当地社会。战火纷飞的伊拉克、苏丹是这样,刑事犯罪高企的拉美国家是这样,安全风险高企的巴基斯坦也是这样。相较而言,美欧企业已经派不出这样的人才进入上述这些国家工作了。

四是中国企业的“旗舰出海”式的全产业链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能够为东道国某个产业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的能力,而且是在短期内就能够实现。比如,中国石油集团(CNPC)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分别帮助苏丹、乍得、尼日尔、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石化工业体系。其背后是中国企业的产业链优势和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优势。这也是西方教科书(如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常常提及的“系统锁定”和“整体解决方案”优势,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

五是中国的信息服务、移动互联和新能源产业优势。这种优势特别体现在近十年来,以华为、TikTok、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批信息服务、网络通信和移动互联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突出表现,以及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的强劲发展和出口,给一批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示范,这些产业对于它们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以上五大比较优势是美西方的替代方案难以比拟的。我们一定要有这个战略自信。只要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地做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的同时,把我们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共建“一带一路”想不成功都难。

祝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第二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继续乘风破浪、造福全球。

(本文观点仅代表清泉个人。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22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