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8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国际事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制裁“北溪-2”号(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法案。根据法案内容,针对参与销售、出租、提供和协助提供船只用于30米以下更深海底铺设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任何人,美国将禁止其入境并在其司法管辖权范围内冻结资产。
美国参议院专门针对俄罗斯的一个跨境天然气管道项目发起制裁,令人侧目。虽然,在2014年以来因“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关系紧张加剧、俄罗斯遭受美国数轮制裁的背景下,制裁北溪-2号项目只是美国制裁俄罗斯主导的大型、特大型能源项目的又一“正常”举动而已,但这次制裁依然引起了全球能源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毕竟,北溪-2号项目对俄罗斯与欧洲消费国、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样的过境国以及美国这样的油气“出口竞争者”而言,在能源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说到北溪-2项目就不能不提北溪项目,它俩是平行铺设,是“孪生兄弟”;而说起北溪项目就不能不提俄罗斯、欧洲(特别是德国)、美国、乌克兰这几个利益攸关方过去近20年的战略博弈。说到底,北溪及北溪-2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项目,其背后的故事是“天然气地缘政治”的最佳写照。
 
 
1  俄乌“斗气”及其背后的地缘政治角力是北溪项目浮出水面的最大背景
 
本世纪初,俄罗斯每年通过乌克兰过境输往欧洲的天然气达1000亿立方米,约占俄对欧出口天然气总量的85%。自2005年以来,俄乌之间政治经济关系愈发错综复杂,双方围绕供气价格、数量、欠款和过境费等问题争执不断,频频上演“斗气”戏码。2009年初的俄乌天然气冲突更是殃及欧盟,给严寒中的欧洲近20国造成能源灾难。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后,两国关系恶化,2015年底,乌克兰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转从欧洲国家购气。
 
为摆脱对乌克兰管道的过度依赖,俄罗斯实施出口通道多元化战略。俄罗斯多元化对欧洲出口渠道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强力推动穿越波罗的海直达欧洲的“北溪”(Nord Stream)管道项目。其中,北溪项目(也叫北溪-1号项目)设计输送能力550亿立方米/年,2006年正式启程建设,全长1220公里,管道东起俄罗斯北部港口维堡(Vyborg),穿越波罗的海(Baltic)一路西进,到达德国的格赖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该管线于2011年底建成投产,由此终结了俄罗斯输欧天然气必须经第三国中转的历史。投产后,2012年俄气公司(Gazprom,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供应商,北溪及北溪-2项目的控股 )通过乌克兰过境输送的天然气降低了20%。2017年,俄气公司过境乌克兰输气940亿立方米,仅占对欧供气总量的48%。
 
除了北溪项目,2015年9月,俄气公司宣布,与德国意昂(Uniper)能源集团、壳牌石油、法国能源(Engie)和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等6家欧洲能源公司合作,组成联合公司,共同投资修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成后每年将再增加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输送能力,约占欧洲年消费量的10%。根据俄方计划,北溪-2号管线计划于2019年底建成,2020年起输。俄气公司计划在北溪-2号线投产后,撤销近4000公里的途径乌克兰等过境国的陆上天然气管线,俄气公司方面称经波罗的海向欧盟供气成本比经乌克兰低1.6倍。
2  北溪及北溪-2项目一路凯歌即将大功告成
 
北溪天然气管道东起俄罗斯维堡,穿过波罗的海海底,经芬兰、瑞典、丹麦专属经济区,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登陆,全长1224公里,是第一条跨海直接连接西欧大陆和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也是欧洲迄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之一。北溪管道由俄方率先提议,很快得到了德国的积极响应。
 
2005年9月,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与俄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了双方企业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据已签订的合同,俄罗斯将经这条管道直接向德国、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英国输送天然气。项目海底部分总投资为74亿欧元,其中51%的股份属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德国巴斯夫集团温特斯哈尔持公司(BASF- Wintershall)和E.ON燃气公司各拥有15.5%的股份,法国能源巨头Engie和荷兰Gasunie公司拥有剩余各9%的股份。
 
管道设计年输气能力为550亿立方米,其中一期输气能力275亿立方米,于2010年一季度开工建设,2011年10月完工并向西欧用户供气。二期建成后,输气能力达到550亿方,已于2012年5月建成通气。
 
俄罗斯和德国是北溪项目最大的赢家,项目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红利。俄罗斯于2015年开始启动建设北溪-2项目。
 
北溪-2项目总造价95亿欧元(差不多110亿美元),俄气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出资50%,法国能源集团Engie、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 Group)、荷兰皇家壳牌、德国Uniper公司和德国Wintershall公司作为参股方,各提供9.5亿欧元(即项目造价的10%)的融资。
 
北溪-2项目将通过波罗的海沿岸几个国家或其专属经济区,其中包括俄罗斯、芬兰、瑞典、丹麦和德国。项目运营商Nord Stream 2公司在德国已经取得了所有必须的施工许可,特别是环保许可。芬兰、瑞典也发放了施工和运营许可,目前已经启动芬兰海域铺设管道的筹备工作。
 
3  俄、乌、欧(德)、美四方各自算盘和战略博弈
 
自本世纪初,围绕俄罗斯和欧洲的天然气合作,以及天然气管道的走向问题,俄、乌、欧(德)和美国进行了多轮战略博弈。
 
先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天然气过境问题开始“斗气”,目前俄乌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加剧,缺油少气的乌克兰如果彻底失去过境国的地位,无疑将是最大输家。
 
接着是欧洲五国奥地利、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为了摆脱俄罗斯在天然气供应上的控制,强力推动跨里海的纳布科(Nabucco)天然气管道,结果被俄罗斯强力狙击,纳布科管道只是“画饼充饥”
 
再接着就是俄罗斯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加强合作,开始推动构建北溪和南溪管道(南溪管道即现在的“土耳其流”)。2012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意大利埃尼公司、法国电力公司、德国巴斯夫集团正式签署了“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股东协议,四家公司分别拥有该项目50%、20%、15%、15%的股份。目前北溪管道推进顺利,取得预期成功,而南溪管线却因多重因素进展不顺,目前已改头换面成“土耳其流”(Turkish Stream)。
 
再接着就是近几年因乌克兰危机,以及美国转变为天然气出口国和抢占欧洲天然气市场的考虑,美国与俄罗斯围绕天然气管道和流向的博弈在持续升温。
 
从过去20年,俄、乌、欧(德)、美之间的“复合博弈”和打打合合,可以看出,只要是作为欧洲“发动机”的德国和作为对欧最大供气方的俄罗斯有强烈的意愿进行合作,美国也好,乌克兰也罢,顶多是捣捣蛋,制造一些麻烦,但改变不了俄罗斯主导对欧供气的大势。
 
于俄罗斯而言,一方面是成功阻断了纳布科管道修建。欧洲原本希望通过纳布科管道,摆脱俄罗斯能源控制。但俄罗斯强势主动出击,游说中亚和中东各国,抢先敲定了南、北溪管道修建计划,将欧盟“统一对俄政策”冲击得七零八落,可谓是“釜底抽薪”后“再施恩惠”,恩威并用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则是大大削弱了乌对俄谈判筹码。一直以来,俄罗斯输送到欧洲的天然气80%需经过乌克兰,而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价格和过境费问题上摩擦不断。北溪管道绕过乌克兰直接对欧供气,不仅免去了交纳过境费的额外负担,还削弱了乌克兰与其在天然气价格谈判的筹码。在当前乌克兰全面投入西方怀抱的情况下,俄罗斯确定的绕开乌克兰的管道战略举措,无疑是牢牢把握住了主动权。
 
于欧洲特别是德国而言,欧洲天然气消费量的40%以上要来自俄罗斯,而仅德国一家就占俄对欧供气的一半左右。德国每年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达1100亿方左右。面对供应充足、稳定且相对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再加上出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德国做出力排众议,特别是不惜得罪美国而跟俄罗斯合作,其理性和逻辑则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大批欧洲公司通过投资、贸易和先进技术已全面进入俄罗斯天然气产业链。俄罗斯和欧洲相互依存的能源现状,使其政治交往将更加紧密,战略利益也将更加交融。面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商业和政治利益,俄欧双方在能源领域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制衡,互打政治牌的空间不大。而美国“离间”俄欧的效果则差强人意。
 
当然,新的全球能源格局下,欧俄能源关系面临新挑战。随着北美页岩气井喷式的发展,美国重回全球第一大油气生产国,即将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大国,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俄罗斯感受到了不曾有过的竞争压力,俄欧之间曾经牢固无比的供需关系也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好在俄罗斯及时作出反应,下调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价,以继续维持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北溪-2项目上来。截至目前,北溪-2管道已经铺设了超过1000公里,如果一切正常,实现2019年底投产,2020年通气胜利在望。但当下依然存在两大不确定性,一是北溪-2项目尚未得到丹麦的过境(专属经济区)许可,丹麦政府2018年5月份否决了项目公司提交的穿越其专属经济区的申请,可能将逼迫管道在丹麦海域修改线路;二是这一次美国参议院对该管线施加的制裁,无疑将导致参与该管线建设施工的承包商供应商服务商、特别是30米水深以下的施工单位,面对美国的制裁大棒望而却步,这将导致项目工程不得不推迟延后。这样的话,实现2020年建成投产通气,与俄气公司和俄罗斯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
 
不管怎么说,俄罗斯通过构建“北溪”和“南溪(土耳其流)”的“双管齐下”战略的成功推进,拉开了美欧俄政治角逐的新篇章,开启了欧俄能源合作的新阶段,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和欧盟改写了过去几十年通过第三国传输天然气的历史。在美国的压力下,欧洲对于利用俄罗斯的天然气一如既往地纠结,而以乌克兰为代表的过境国则感受到了切实的威胁。
 
(图片和相关信息来自Gazprom和北溪-2项目网站。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58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