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月12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下称“经研院”)——我国唯一的能源业暨企业界国家高端智库——在线上以中英文形式同步发布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创下观看流量280万人次的新纪录。这是经研院连续第14次发布行业报告。而每年一度的行业报告发布会也已成为智库品牌、行业口碑、央企担当和交流平台。

 

此次发布会,由七位“80后”年轻专家担纲,分别从国内外石油市场、炼油与石化行业、国际天然气市场、国内天然气市场、石油公司、国内油气企业绿色转型、海外投资环境等七个维度,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21年全球油气行业情况,分析和把脉了2022年行业发展和动向。可谓精彩纷呈、亮点频现。

 

我们知道,此次发布会的时机堪称“敏感”:世界正经历二战以来少有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调整挑战。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地缘冲突、能源转型相互交织叠加,油气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如此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如何精准把脉2022年的全年油气市场和行业走向?难度不小。 

清泉在现场全程参加了这场发布会,这里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判断,狗尾续貂地提出2022年全球油气市场和行业走向的六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失衡

 

2022年似乎就是个“小年”“坏年”。新年伊始,哈萨克斯坦这一全球重要的石油生产出口国便发生了“一月悲惨事件”。本以为该事件差不多是全年爆发的最大“黑天鹅”了。没想到,仅仅过了50来天,2月24日,更大的“瓜”出现了,乌克兰危机演变为俄乌战争,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全球能源格局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与俄乌战争的“溢出效应”相比,哈萨克一月事件只是小巫见大巫。

 

于是,全球油气市场的“失衡”在所难免:俄乌战争爆发后,美西方对俄实施系列制裁,刺激油价大幅上涨。3月8日,布伦特期货涨至127.98美元/桶,创2008年7月23日(油价达到147.56美元/桶)以来最高。随后,俄乌谈判开启、伊核协议快速达成预期升温,国际油价显著回调,一度跌破100美元/桶。随后,俄乌及伊核谈判进程缓慢、CPC管线关闭,支撑油价再度反弹。临近月底,欧盟可能禁运俄罗斯石油及美国联合IEA大规模释储,油价震荡下行。目前,布伦特国际油价在100美元/桶上下晃荡。

 

今年一季度的天然气市场更是跌宕起伏,LNG欧洲TTF价格和东北亚现货价格一度分别达到72.2美元/MMbtu和69.9美元/MMbtu,均创历史最高。如果折算成石油当量的单价(美元/桶),天然气的单价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释放同等热值的石油价格,石油与天然气单价出现了明显反转。

 

“失衡”,成为2022年全球油气市场最显著的特征。

 

正如经研院石油市场所青年专家李然女士在此次发布会上就“疫情持续叠加地缘冲突下的国内外石油市场”主题讲演时所说:

从需求侧看,俄乌冲突阻碍石油需求复苏进程。宏观上,全球经济尚未从疫情冲击下完全修复,俄乌冲突又加剧了能源供应冲击等问题,全球经济面临增速回落、通胀上行的局面。2022年,预计全球经济增速为3.5%,较上年放缓2个百分点。价格上,俄乌冲突已经导致油价进入高位区间,而在历史规律表明,当国际油价上涨到90美元/桶以上时,随着油价上涨,石油需求受到抑制。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约300万桶/日,达到10045万桶/日,增速仅为3%。

 

从供应侧看,俄乌冲突将增加石油市场供应不确定性。首先是市场最为担心俄罗斯的供应。西方已经对俄罗斯实施金融等方面制裁,石油的结算和运输都受到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俄罗斯原油和油品出口量均是全球第二,其中有60%的出口量是流向欧洲。所以对于世界市场来说,尤其对于欧洲,短期内俄罗斯石油难以被替代。考虑到各种因素,预计俄罗斯出口减少量约为100万桶/日,如果欧洲禁运俄油,俄罗斯出口会减少300万桶/日

 

关键词之二:谨慎

 

照理讲,面对如此高的油价、气价,全球大小石油公司应积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加大投资力度,生产出售更多的石油和油品,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毕竟,2014年以来,石油公司处于“低景气周期”已有八年之久,是时候“王者归来”了。然而,全球的石油公司此次表现了异常“谨慎”,截至目前,尚未出现2022年大幅增加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的现象,有些石油公司甚至削减了今年的化石能源投资,将有限在资金投入到新能源业务上。

 

“谨慎”,是2022年全球油气行业又一大关键词。

 

为何如此,一是全球能源转型与非化石能源大发展的势头已不可扭转,各行各业对此的认识已经高度一致。二是资本,无论是以华尔街风投为代表的资本大鳄,还是以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超级银团,似乎都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项目上。我国已郑重宣布不再投资境外煤电项目。在认定非化石能源是未来人类必须发展的方向后,资本对化石能源似乎已经不感兴趣。三是对下步油气价格的走势仍把握不准,对价格长期维持高位信心不足。原因不难理解,在疫情持续蔓延,叠加大国博弈与冲突情况下,市场对需求保持旺盛、供不应求的情景并不乐观。

 

正如经研院高端智库发展战略所青年专家黄映嘉围绕“转型恢复中的石油公司”主题讲演时说的:高油价没有动摇国际大石油公司低碳转型决心,特别是近期欧盟推出了“重新赋能欧洲”计划,提出将通过更加多样化的能源来实现能源安全,为石油公司的转型创造了机遇。石油公司低碳投资将更加重视优势领域,也将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特定区域的产量可能将会增加,但总体来看,随着各大公司持续降低投资、缩减上游业务规模,以及做出的净零排放承诺,总产量将不会明显提升。

 
 

关键词之三:回归

 

出售或“撤离”在海外高风险资源国的项目资产,回归本土和较为安全的市场,成为2022年全球油气行业又一大特点。

 

通过资产优化组合管理,适度退出一些资产,回归本土发展,是这几年国际石油公司的一个普遍动向。但是,2022年2月份爆发的俄乌冲突,使得“回归”这一现象前所未有地加速。由于担心在俄罗斯继续经营会遭受美国次级制裁,以及出于对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守护,过去一个半月,绝大多数欧美石油公司已纷纷撤离俄罗斯市场,或者表示不再追加新的投资项目。

 

正如黄映嘉所说,2022年,随着地缘政治持续紧张,特别是近期的俄乌冲突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撤出俄罗斯,重回北美、欧洲、非洲等地区,既满足了欧美政府提出的加大本土油气开发的号召,保障欧美能源安全,也能够加强自身资产安全性。

 

总体看来,随着全球动荡加剧和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外部阻断风险加大,石油公司明智的做法就是“回归”。回归本土,回归周边,回归更为安全的国家和地区,此前30年左右的“超级全球化”已经被“有限全球化”所取代。于中国石油公司而言,特别是那些国际化程度较高、海外业务占比分量大的企业,除了中国市场之外,围绕“一带一路”等周边沿线国家市场深耕,或许是不二选择。

 
 

关键词之四:干预

 

当下的情景,似乎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国家干预,以及和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政府干预市场的情形差不多。

 

3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SPR)释放计划,从5月开始分两个阶段,6个月内每日释储100万桶,共计1.8亿桶。同时,敦促美国国内石油生产商增产。本次释储是美国去年11月以来的第三次释储行动。

 

随后,国际能源署(IEA)宣布将释放1.2亿桶石油以为油价降温,其中一半的释放规模(6000万桶,包含在上述1.8亿桶释储总量之内)将来自美国,其他IEA成员国将分担其余部分,但未宣布释储时长等细节。

 

总而言之,美西方国家政府近期对本国石油市场的干预力度“世所罕见”。主要有两手:一是释储,高达2.4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将在未来6个月内逐步释放市场,带动市场供应量平均增加120万桶/日左右;另一是增产,在政府下大力气敦促之下,预计2022年下半年美国原油产量增长将有所提速,相比当前水平提高100万桶/日左右。

 

干预的另一面就是保供。有意思的是,当下,“保供”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市场和政府部门共同关心的话题,而不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自从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保供一直是能源行业的“关键词”。如今,保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关键词。而其背后少不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关键词之五:嵌入

 

如今,“嵌入式”能源转型方式得到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业界人士眼中的务实之举。

 

将非化石能源项目“嵌入”到现有大型化石能源项目中,通过“综合能源利用”方式进行有效降碳与埋碳,将成为2022年能源转型的现实之举,也是一大战略动向。

 

例如,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去年与伊拉克签署价值270亿美元的能源开发协议,包括在油田建造1吉瓦的太阳能发电站。这种模式是在现有的大中型油气合作项目中嵌入非化石能源合作项目,驱动整个化石能源项目清洁化发展,这是一条比较务实的路径。

 

另一个“嵌入式”能源转型的代表就是中石油。此次发布会,经研院发展战略所青年专家康煜女士就中石油“嵌入式”发展新能源业务,提供了中石油的四种模式:

 

一是华北地区的“冀东模式”——冀东油田依托传统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优势,打造地热资源商业利用新模式。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油气企业的传统优势相吻合,这些企业勘探开发中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冀东油田作为典型企业,打造“采灌平衡、运行稳定、供热高效、节能环保”的地热资源商业利用新模式。

二是西北地区的“玉门模式”——玉门油田作为我国第一个油田,在油田推动光能与风能双利用,实现常规能源高水平替代新突破。近年来,许多传统能源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建设光伏和风电项目。其中,玉门油田作为典型企业,聚焦清洁替代和能源结构转型两大领域,努力打造“多能互补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

三是东北地区的“吉林模式”——炼化转型与绿色发展共推进,迈向低碳、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吉林油田依托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通过优化产业链布局,采用先进环保节能技术实现绿色生产,将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与吉林油田风光发电项目联动实施,转型升级新增用电全部由吉林油田绿电保障,有效降低碳排放。

四是川渝地区的“西南模式”——探索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4个“天然气+”的新路径。西南油气田结合川渝地区特色和公司新能源总体部署,按照“自建自用、近邻并网、上网销售”三步走思路逐级开发项目,努力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将压差发电业务打造为公司绿色能源发展名片。聚焦内部清洁替代、清洁电力、氢能、战略性伴生资源,发展4个“天然气+”(天然气+压差发电、天然气+风光电、天然气+氢、天然气+伴生资源)的绿色西南模式。

关键词之六:解禁

 

2022年,在美国领导西方世界全面狙击俄罗斯油气进入全球市场的情况下,确保中东和拉美地区油气生产出口国的稳定供应,是美欧国家领导人的共识。要知道,俄罗斯中亚、中东和美洲是全球油气三大生产和供应中心。如今,缺了俄罗斯及中亚这一角,西方世界必然要将中东和拉美地区油气生产国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顺理成章的是,美国或将“摒弃前嫌”,有意放伊朗和委内瑞拉一马,让这两个国家的石油再次大规模回到全球市场,以平抑不断高企的油价和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

 

于是,“解禁”——美国解除或部分解除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成为2022年全球油气行业的另一大关键词。

 

综合各方面面数据和相关专家们预测,若解除对伊朗制裁,则2022年伊朗原油产量、出口量增长潜力分别在120万桶/日、150万桶/日;若解除对委内瑞拉的制裁,预计短期内委内瑞拉原油产量仅能有限提升,最快在3个月内提高约30万桶/日。也就是说,如果解禁能实现,按照乐观估计,伊朗、委内瑞拉两国返回全球市场的原油量将达到180万桶/日。

 

当然,“解禁”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伊朗和委内瑞拉均不是省油的灯。特别是伊朗,过去40年的制裁与反制裁博弈,已经将伊朗训练成政治高手、经济能手和谈判强手。目前看,伊朗似乎并不急于与美国恢复并重新达成伊核协议,如果美国不作出实质性让步的话。

 (伊核协议谈判现场)
 

以上是清泉受此次经研院高端智库发布会的启发,提出的把脉2022年全球油气市场的六个“关键词”。

 

说到底,在全球化和重商主义已彻底让位于国家安全和价值观的艰难时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以上六个关键词的背后,实际上都是“安全”的直接或间接反应。

 

最后,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上述美西方采取的各种对冲俄罗斯断供的措施均产生效果的话,全球油气市场能否实现再平衡?理想状态下是可以的。因为上述举措,加上OPEC国家全力增产的话,全球石油市场差不多增加供应500万桶/日(美国及IEA释储约120万桶/日+美国增产约100万桶/日+伊朗、委内瑞拉出口增加180万桶/日+OPEC增产100万桶/日),而这恰恰与俄罗斯正常状态下的出口量相差无几。

 

但这样的“理想状态”能出现么?

 

(本文观点仅代表清泉个人。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9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