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0月21日,总书记在视察胜利油田时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总书记在胜利油田的视察和讲话在能源界引起极大反响,其中的核心和点睛之句是“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能源企业均在第一时间感悟、学习和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那么如何理解“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有专家认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就是指我国的能源必须实现自结自足,必须实现能源独立。“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油气,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0%和40%以上,离自结自足和油气独立还很远,一方面要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加供应;另一方面要控制和压缩油气消费、提高油气利用效率……”有专家如此评价道。“我国油气行业离总书记的标准要求还很远”,还有人如此说道。

从近两年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的情况看,石油的年表观消费量为6.9亿吨左右,其中5亿吨要靠进口,对外依存度在72%左右;天然气的年消费量达到3300亿方,其中1350亿方左右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在42%左右。乍一看,确实没有把能源的饭碗完全端在自己手里。

若要按照上述专家所说端稳饭碗就是“油气独立和自给自足”的标准,则问题来了,如何解决如此巨大的需求缺口?考虑到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和产出并不符合“1:1”的投入产出比规律(也就是说,投入不一定有回报),如果我国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依然维持在2亿吨和2000亿方水平的话,再加上消费量尚未达峰,还在缓慢增加,那是不是我们的问题愈加严重了?是不是我们就达不到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了?

这里,清泉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一,若论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大能源”,我国能源的饭碗其实一直端在自己手里。

虽然上面提到,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但石油消费毕竟只占当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虽已超过40%,但天然气只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不到;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主要还是靠煤炭,占比60%左右,这是由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的。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目前年产原煤量38亿吨左右,基本占到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能够自结自足,无需大量进口。再加上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的消费量目前已占到15%左右,且一直是本土生产、本土消费。综合测算,我国能源的综合对外依存度只有15%左右,也就是说,85%左右的能源消费完全依赖本土供应。因此,可以断言,我国能源的饭碗一直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换句话说,如果万一出现能源“供应中断”的极端情况,在暂不考虑煤炭对大气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情况下(实际上,清洁煤技术的推广已经使得燃烧煤炭的温室气体效应显著降低),加上中国逐步完善的石油天然气战略储备、逐步提升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能源供应的主体问题。我国的能源供需体系并不“脆弱”,我们有能力、有办法应对供应短缺甚至“供应中断”的极端情况。 

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意识到,我国能源供应有其固有“敏感性”,这是由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第一大煤炭消费国、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的地位特点决定的。以油气为例,之所以说“敏感”,就是我国对依赖中东、俄罗斯中亚、拉美以及未来美国石油天然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一旦油气供应国(资源国)出现风吹草动,我国作为消费大国和首要进口国就感到“紧张”,有点“资源国一打喷嚏,我国就感冒”的迹象。加上当前大国博弈和中美对抗空前加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敏感性。但我国的油气供应并不“脆弱”,之所以说“并不脆弱”,就是我国实际上并不需要作出战略性的让步和调整,并耗费巨大的资源和代价对应对外部油气供给减少这一问题。毕竟,我们还有2亿吨石油和近2000亿方天然气产量在手,这是我们的“压舱石”。

 “敏感但不脆弱”“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应该是今年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特征 

第二,“端在自己手里”绝不意味自给自足,绝不意味不再进口油气,而是“炉子必须要生在自己家里”

首先,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短期内(至少在2030年“碳达峰”之前)还做不到实现油气完全自结自足。完全自结自足意味着我国国内石油年产量须由当前的2亿吨提升至7.5亿吨左右,天然气年产量须由当前的2000亿方提升至5000亿方左右。除非有重大油气勘探突破和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出现,否则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近百年来,全球范围内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创新基本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迭代速度不符合“摩尔定律”,不可能出现“18个月就翻一番”的现象。 

再者,是不是进口倒不是主要的,于每一种能源产业而言,最关键的是“炉子必须要生在自己家里”。也就是说,能源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项目建设和工程管理能力、设备的制造能力,以及所涉及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都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煤炭而言,目前我们拥有全产业链的技术管理及配套能力,且已实现自结自足,已将饭碗稳稳地端在自己手里。油气领域,目前我们基本拥有全产业链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在页岩油气开发等非常规领域,以及深水超深水勘探开发领域,我们也已经取得突破,能力不断提升,端住饭碗也没有问题;甚至天然气水合物这种“未来能源”的开发和试采技术,我们手里也有。新能源领域,我国拥有规模实力最为庞大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配套设备技术和生产能力约占全球的“半壁江山”,已牢牢将饭碗端住。

再者,积极引进低成本的石油天然气是我国有效参与全球化、深耕“一带一路”、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大循环”的明智之举。尽管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思潮抬头,但当今世界仍是一个“相互依赖度”很高的全球性时代,且中国已经扛起全球化的大旗。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供应和消费,已经高度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北美、东亚和西欧等消费中心高度依赖俄罗斯中亚、中东、美洲和非洲等生产中心,同时后者在出口、财政收入及石油金融上高度依赖前者,这是一个“复合相互依赖”的过程(有关“复合相互依赖”的理论,可以参考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加上美国因页岩革命实现基本实现能源独立后,全球能源格局由此改变,我国的能源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与中亚、俄罗斯、非洲等地区的“资源换市场”的协同性大大加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参与全球油气跨境贸易与交易总量每年在10亿吨油当量左右,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0%左右。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喧嚣尘上的当下,这一点尤为难得。 

当然,绝不能说,我国的能源问题已高枕无忧。在炼油化工高端产业、煤炭清洁利用、大型天然气及LNG装备与技术、碳捕捉封存与利用(CCUS),以及以氢能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领域,我们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还不少。 

第三,新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时代,新材料成为各国争夺的稀缺资源,“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有了新的涵义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的加速,碳中和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势不可挡地展开,非化石能源产业未来几十年将逐步取得主导地位。预计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80%左右。而非化石能源的生产、储存、分配和消费与现行的化石能源供应链体系有着本质的不同。“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有了新的涵义。

尤其是储能领域,新能源储能设施的生产制造涉及新型材料,如锂、镍、钴、锰等,在我国的储量并不丰富,有些新材料需要大量进口。如果说,以铁矿、铜矿、铝矿为代表的传统有色金属是过去我国大量进口的“老材料”的话,则新能源储能材料将是我们未来可能要大量进口的“新材料”。而这给“能源的饭碗端必须在自己手里”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今年下半年因“双碳”目标行动倒逼国内煤炭产能下降过快,导致煤炭短缺而不得不加大煤炭进口的现象,属于“例外事项”,与能源的饭碗是否端在自己手里没有必然的关系。

当然,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能源转型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各种曲折和意外情况。而在能源转型与能源短缺相互叠加的时期,“能源的饭碗端必须在自己手里”显得更加必要,难度也更显巨大。

(本文观点仅代表清泉本人。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8篇文章 17小时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