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女儿在国际学校上初二(G8),一周只回来一次。
 
为了培养女儿多读书的习惯,也为了营造一家三口共同学习的氛围,更为了“倒逼”我这样的只顾忙自己的事、忽视女儿教育的爹能有一点和女儿面对面交流的“亲子时光”,在妻的强烈建议下,我们一家三口商定了一个“家庭读书会”活动。
 
第一本书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昨晚,我们共读了本书第五、六章,每人先轮流朗读15分钟左右,然后是“聊天式”讨论。这便触及到本文的主题——“以德报怨”,完全是偶然。
 
是这样的,书中第六章有一处描写简·爱和海伦·彭斯小姐的对话。如下:
 
“可我是这么感觉的,海伦,那些不管我怎样讨他们欢心,硬是讨厌我的人,我必定会厌恶的。我必须反抗那些无理惩罚我的人。同样自然的是,我会爱那些爱抚我的人,或者当我认为该受罚的时候,我会心甘情愿去承受”
 
“那是异教徒和野蛮宗教的信条,基督教徒和开化的民族不信这一套。”
 
“怎么会呢?我不懂。”
 
“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
 
“那是什么呢?”
 
“读一读《圣经·新约全书》,注意一下基督的言行,把他的话当成你的准绳,把他的行为当你的榜样吧。”
 
“他怎么说?”
 
“你们的仇敌要爱他,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凌辱你们的要待他好。”(《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第六章第二十七至二十九节:“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她好,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她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
 
读过《简·爱》的人都知道,上述这一段对话的背景是,简·爱小时候因父母双亡而寄居在舅舅和舅妈家,舅舅过世后,舅妈(里德太太)一家便肆无忌惮地虐待简·爱,而简·爱也对里德太太怀有极大的怨恨。后来,为避免简·爱给家里带来“麻烦”,里德太太便将她送到一所寄宿学校。那里,简·爱碰到了海伦。
 
读完后,一家三口便讨论了起来。女儿对以上简·爱和海伦的这段对话甚是不解,说:“怎么会这样呢?怎么还能‘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呢?!”
 
“其实,这是典型的‘以德报怨’做法,‘以德报怨’是儒家和道家哲学一直所倡导的,也就是说,别人打骂你、欺负你,你不但不还手,反而以笑脸相迎,反而以善良和温柔对待。这也应该是佛教教义里面所推崇的,但我没想到,《圣经》里也有类似的说法。”我说到。
 
“而且,我认为,要想达到以上‘以德报怨’的境界,前提是你的实力比对方高出一大截,你是君子、对方是小人,不值得与对方对骂或对打;或者,你的境界和内心比对方强大的多,而没有必要和对方计较。只有这样,‘以德报怨’才会有效果。否则,要么你继续受对方的欺负而毫无招架之力,要么你就像‘阿Q’那样的精神胜利法,‘就当做是儿子打老子’吧!”我继续说。
 
“所以,如果你在学校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有所反应,一定要打回去或骂回去,因为你还达不到‘以德报怨’的境界。如果你不好意思或不敢回应,那你就寻找外力,比如报告班主任或校长,或者及时告诉父母。千万不能忍气吞声。”我补充道。
 
女儿听后点了点头。
 
随后,我又对妻说到:“我还真没想到基督教里也有‘以德报怨’的说法,看来,中国(儒道为代表)、印度(佛教)和西方(基督教)在这方面倒有相似之处。”
 
读书会后,我继续看我的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先生写的《在角斗场上——成功、失败、振作》(出版于1990年)。没想到书中有一段话语我们上面的交谈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书的第10页,经受“水门事件”折磨、面临辞职和下台的尼克松这样感慨道:“永远要尽最大努力,千万不要沮丧,不要器量狭窄。永远记住别人可以恨你,但恨你的人不会得逞,除非你恨他们,那样你也就毁了你自己。”
 
我立即将尼克松的这段话读与妻、女听。妻附和道:“是啊,在你怨恨对方,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时,对方是不知道的,他(她)的心情不受此影响,反而怨恨者的心情变得糟糕,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女儿听后点了点头。
 
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就此结束了。
 
事后,我还查了查“以德报怨”的出处。发现,其实,孔子和老子对此有不同的观点。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看来,老子是坚定奉行“以德报怨”的理念的。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来,孔子强调的是“以直报怨”,而不完全赞同“以德报怨”。孔子的意思很明白:孔子回答说,如果别人欺负了你,你反而去给他好处,以此来感化他,那么他不会认为你是仁义的那一个,反而以为你惧怕他。他伤害了你,你反而去讨好他,那么你如何去回报对你好的人呢?因此面对伤害你的人,你就只有将你的痛苦还寄给他,他才知道他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以此来改正。而对于对你好的人,你就要加倍对他好。
 
看来,包括我在内,绝大多数人的观点更接近孔子,还远远达不到老子、佛陀和耶稣所说的境界。
 
(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9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