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1年是人类社会经历“百年未有之大瘟疫”的至暗时刻后,开始触底反弹、缓慢复苏的第一年。时至今日,半年已过,可以明显看出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动向。经济上,全球经济复苏整体向好,多国量化宽松政策继续推行,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回升,“十四五”开局起步总体顺利。相比而言,政治上则进一步延续了2020年的“颓废”态势,逆全球化进一步加剧,新冠疫苗接种的不平衡不平等性进一步加剧,“疫苗外交”成为大国外交的新工具,大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进一步下降。疫情方面,新一波疫情在欧洲和亚洲多个国家再次出现,Delta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正在抵消前期的抗疫成果,截至目前,全球感染人数已接近1.9亿,死亡人数已超400万。总的看,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但巨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重大风险依然高企,绝大多数国家依然在艰难前行。
 
那么,2021年上半年的国际国内能源市场有何特点?也许以下八个方面可以略见一斑。
 
1. 能源转型势不可挡,新能源企业的市值节节攀升。能源界人士已经深深感到,当下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比预想的还要快。不仅仅是能源结构调整、低碳化、多元化、清洁化的问题,而是彻底去碳化,实现碳中和与“净零”经济的问题。或者这么说,随着人类使用能源从薪柴向煤炭过度的第一次能源转型,以及从煤炭向石油天然气过度的第二次能源转型之后,目前已经开启的第三次能源转型将更加彻底、更加剧烈,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更大。我国也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双碳”目标实现时间表,全行业、全地区、全企业均在研究和布局新能源产业,希望通过“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宁德时代的市值已上升至第9位,一年之内上升8位)
 
势不可挡的能源转型形势下,一批新能源企业开始出现、成长,目前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的快车道,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其势头大有盖过传统大型能源公司,比如宁德时代、协鑫、天合光能、隆基和蔚来等。一些传统大型能源公司,已经把上述新能源企业视为“战略合作伙伴”来对待,高看一眼。比如,4月15日,中国石化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在“换电站”上的合作,另外,双方还将在新材料及智能电动汽车、电池租用服务(BaaS)、车辆采购和休闲消费场景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全球能源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创新合作模式。在市值方面,新能源企业的表现非常抢眼,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市值已经进入“万亿元俱乐部”,达到1.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2%。
 
传统能源巨头不惜放下身段与新能源企业合作,以及我国一批新能源企业的市值已经大大超越三大石油央企的事实,已经表明,人类社会的第三次能源转型已经“暴风骤雨”般的来临。而2021年上半年的变化正呈现这样的特点。
 
2.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大型石油公司满血复活。2021年上半年的国际油价的走势可以用“暴涨”来形容。年初众多研究机构和业内人士均表示,2021年的油价将会回暖,呈现“缓慢上涨”,理由很简单,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端收紧,越来越多国家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启动复工复产,原油需求回暖,国际油价进入上涨通道。2020年12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WTI)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Brent)主力合约分别收于每桶48.52美元和51.80美元,比2019年年末分别下跌约21%和22%。
 
但时至7月初,WTI和布伦特8月的桶油期货价格分别涨至74美元和75美元上下,均上涨了近50%,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因为在年初,绝大多数机构和专家还预测,2021年全年的平均实现油价大概在50美元/桶上下。油价上涨的节奏还是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美元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可能是油价高涨的第一大推手,OPEC+的产量调控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也是重要因素。
 
受油价快速上扬和企业降本增效举措成效显现的双重助力,2021年上半年全球石油行业的业绩表现堪称“靓丽”。以我国石油央企为例,中国石油(PetroChina)今年上半年预计盈利450亿元~600亿元,创公司近七年来最好的半年业绩;中国石化的表现也很抢眼,预计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65亿元~385亿元。另外,中国石油的市值今年上半年也有不俗的表现,PetroChina港股的股价今年上半年上涨了60%。虽然能源转型在加速,但大型石油公司上半年的表现堪称“满血复活”“王者归来”。
 
3. 国内油气勘探捷报频传,“七年行动计划”成效显现。国内油气的勘探与生产一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首道防线”和重中之重。从信息披露和新闻报道的情况看,2021年上半年的国内勘探形势也是一片大好。6月19日,中国石油对外宣布,塔里木盆地新发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通过数年精细勘探和持续科技攻关,在塔里木富满油田探明了一个地质储量2亿吨、资源量达10亿吨的深层油气区,可建成年产石油400万吨、天然气14亿方的中型油气田。无独有偶,6月20日,中国石油对外宣布探明我国第一个超10亿吨页岩油大油田,经过两年多的集中攻坚,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的页岩整装大油田,成为我国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此发现将助力长庆油田在“十四五”末的油气年产量大量突破7000万吨,达到我国最大油气田年产量的新高峰。
 
可以看出,自2019年开始实施的国内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虽不敢说我国已经将能源安全、特别是油气供应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我们的主动性和掌控力与日俱增是不争的事实。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发现的油气储量要么在8000米左右的地下超深层,要么属于非常规储量,开采成本将显著上升,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解决单位开发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4. “卡脖子”技术有所突破,“深海一号”成为最大亮点。估计业界人士已经注意到了,今年5月28日,我国主要领导人在两院院士大会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将“石油天然气”放在亟待解决的科技攻关的首要领域,这在领导人的讲话或报告中尚属首次,既体现了中央对石油天然气“卡脖子”技术攻关的高度重视,又说明了这项工作目前的进展并不显著,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到位的资源配置和创新举措开展攻关。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海油“深海一号”的成功投产,终于使石油界人士扬眉吐气了一把。6月25日,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在南海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石油企业已真正突破了1500米水深的“超深水”领域;也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功打破欧美石油巨头在“超深水”技术和工程管理领域的垄断,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5. 对能源安全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但全球油气供应稳定依旧。按照7月8日刚刚发布的2021年度《BP能源统计报告》,2020年,我国消费原油6.692亿吨、天然气3306亿立方米,国内原油产量1.948亿吨、天然气产量1940亿立方米,原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0.9%和41.3%。其实最近三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一直在70%和40%上下徘徊,并没有出现显著增加,但上自政府高层、下至平民百姓,对能源安全的关注度却增加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说是全球油气和交易和贸易体系的宏观风险在增加。说得更直白一点,在大国博弈加剧的情况下,高层对海外油气“断供”问题的忧虑在增加。
 
上半年油气进口的官方数据还没有出来,目前按照一季度的情况推测的话,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石油的前五大来源国分别是沙特、俄罗斯、伊拉克、阿曼、安哥拉,进口天然气的前五大来源国分别是土库曼斯坦、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和印尼。可以看出,上述国家中,除了极个别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外,其余的出口国均在油气出口的对外政策方便保持较强的独立性。尽管中美战略竞争的态势愈加显著,但这些出口国与中国合作的立场却是坚定的。道理谁都明白,在全球油气供需宽松、美国实现能源独立、能源转型速度加快的当下,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各大油气出口国竞相争夺的对象,油气出口收入是这些国家的命脉,平均占到其年度出口总额的70%左右。
 
6. 美俄能源博弈低走高开,美伊和解道阻且长。今年以来,美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博弈,尤其是围绕北溪2管线(Nord Stream 2)制裁与反制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去年底和今年年初的对抗情形一度到了“鱼死网破”的程度。但随着拜登政府上台执政,为了进一步拉拢以德国为首的欧盟,为了调和与俄罗斯的关系,美国似乎有意软化在北溪2关系上的立场。6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日内瓦首次面对面会晤,这种友好姿态的释放,使得北溪2管线建设的下一步变得毫无悬念,管线的建成和投运几乎板上钉钉。
 
与此不同的,另一组重大能源地缘政治难题——美国和伊朗围绕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却有点高开低走、道阻且长。年初,随着拜登上台执政,外界对美伊重新达成伊核协议、美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抱有很高期望,对此普遍持乐观态度。然而,随着6月19日伊朗总统大选尘埃落定,保守派&强硬派总统莱希成功当选,美伊关系的下一步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从而导致本已柳暗花明的伊核协议问题解决变得漫长起来。
 
7. 重点资源国安全形势有所恶化,阿富汗内战一触即发。今年上半年,全球重点资源国的安全形势呈恶化态势,非洲尤甚。先是4月20日,乍得军方突然宣布,总统伊德里斯·代比(Idriss Déby)在北部前线指挥与叛军作战时负伤,当日在首都恩贾梅纳去世。一国总统因战而亡,不是小事。代比之死,震惊国际。再是4月26日,道达尔公司宣布,其主导投资建设的莫桑比克1区LNG项目,因所在Palma(帕尔马)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导致当地数十人死亡,而不得不对该项目宣布“不可抗力”。这意味着,如果当地的安全形势得不到根本性、长期性的好转,项目将持续停工。可以看出,一国反对派武装和政府军的“火并”,以及反对派武装发起的恐怖袭击,已经成为今年上半年外国石油投资者在当地的最大威胁。而这种情况在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也不同程度存在。
 
另一方面,中亚和南亚地区的交汇点——阿富汗也不太平。随着美军“义无反顾”地从阿富汗撤离,阿富汗的国内安全形势令人担忧。一个是战斗力较强的、准备卷土重来的塔利班军事组织,一个是“扶不起的阿斗”式的政府军,两军相遇,高下立现。阿富汗当地官员证实,截至7月5日,塔利班已夺取了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省、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的多处要地。据媒体报道,在与阿富汗政府军彻夜作战后,塔利班组织已于7月4日从政府军手中夺取了坎大哈省的关键地区潘杰瓦伊。如果阿富汗内战全面爆发,如何塔利班再次掌权,则阿富汗这一大国博弈的“中间地带”将对中亚五国等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严重挑战,进而影响到我国西部能源通道走廊的安全稳定运行。
 
8. 疫情对全球油气供应链体系影响有限,但“投资失血”是最大的内在挑战。尽管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和蔓延已持续一年半的时间,但相比2019年,2020年全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油气产量并没有显著下降。以天然气为例,2020年全球天然气总产量3.73万亿立方米,同比2019年仅下降3.4%;而石油产量的降幅更少,同比只下降了0.3%。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油气产量受消费拉动呈现小幅上涨。这说明,油气产业的供应链体系足够坚韧。与酒店业、旅游业等不同的是,石油业上游和中游基本上是“与机器打交道”,其中一部分生产设施还是在地下运营,石油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生产与运输受疫情影响有限。
 
但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石油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持续大幅缩水,这是继2015~2016年油价断崖下跌后,近十年内,石油业出现的第二次严重“投资失血”现象。所不同的是,第一次是由于油价下跌、难以达到盈亏平衡而导致投资受阻,这一次却是由于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抑制了投资。石油公司不愿投、不能投、不敢投的现象十分普遍。国际能源署(IEA)5月份发布的重磅报告《2050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路线图》(Net Zero by 2050—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声称,若要实现2015巴黎气候大会达成的目标,人类从现在开始应杜绝投资油气等化石能源。在逼人的形势面前,一贯实力雄厚的石油巨头们也开始变得谦逊和谨慎。统计数据显示,与投资高峰期的2011年前后相比,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油气投资已降至一半还不到。严重的投资失血必将带来严重的产量下降,一旦产量下降的速度高过油气消费量下降的速度,全球将重现高油价时代。一个新的轮回将上演。
 
以上是今年上半年全球能源市场新特点新动向的八个方面,只是管中窥豹,难免挂一漏万。
 
最后,简单展望一下今年下半年的态势。全球层面主要看经济,一切都要看疫情何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并且让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在目前疫情仍然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谈乐观还为时尚早。特别是出现病毒的变种之后,更为2021年经济复苏及回稳之路,增添了不少变数。传统能源行业主要看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国际油价的走势。原定7月5日召开的“OPEC+”会议推迟,沙特和阿联酋在增产方面的意见不一,出现严重分歧,这可能会进一步推高油价。油价的进一步上升将提升石油公司的资金实力和投资能力,会进一步加大投资新能源的力度,这于能源转型而言是好事。当然,于新能源企业而言,风口已经敞开,黄金时代已经开启,倒是希望它们戒骄戒躁,做到投资、质量和进度协调统一,实现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观点仅代表清泉个人。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务必先联系“清泉能源”。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9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