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月9日,伊核协议相关方(美国、伊朗、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七国)会议继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这是继4月6日“建设性”会谈之后,举行的第二场会谈。

 

据称,这是一场致力于拯救伊核协议(JCPOA)的会谈。然而,美国和伊朗两位“领衔主演”自始至终未曾直接会面。而是由其他相关方代为传达意见。第三场会谈将于4月14日继续进行。

 

虽然谈了一周也没见个面,对于已剑拔弩张多年的美伊而言,4月6日及9日的两场会谈仍被认为是突破性的。美伊双方都表达了回归伊核协议的意愿和决心,目前争论的焦点则在于回归协议的条件——伊朗方面坚持美国取消自2016年以来施加的所有制裁,但美方似乎并不准备取消所有制裁。关键在于谁先让步,目前来看,似乎美伊双方都不准备先让步,因为丢不起这人。

 

总体看,这次是美国率先向伊朗释放了“善意”,但伊朗会轻易“上钩”吗?伊核协议近期有望恢复吗?

 

(伊核协议相关方此次维也纳谈判的酒店)


其一,2015年伊核协议达成前的关键一步是美伊两个“主角”抛开其他“配角”直接谈判,没有主角间的“媾和”,配角的边鼓敲得再响也没用2015年7月,在经过持续数年数十轮的艰苦谈判后,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达成了伊核问题全面协议(JCPOA)。要知道,达成协议的关键步骤是美伊双方均“婉拒”了其他相关方的加入,表示“我们直接谈判,请你们暂时回避一下”。等到这两位“主角”将协议核心条款谈妥后,才邀请其他五方再次加入,继续就一些无关痛痒的条款进行“补充性”谈判,直到最后签署协议。对此,作为“配角”的五国,虽然对此颇有微词,甚至表达强烈不满,但也顺水推舟表示接受。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JCPOA自2016年1月生效。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则解除对伊制裁。2016和2017这两年是协议得以实施的“黄金期”,彼时,伊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伊朗人开始趾高气扬,美欧和亚洲的各路投资者投机者如潮水般涌入,但绝大多数依然保持谨慎,留有余地。伊朗人开始变得傲娇起来:“你们(主要指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企业)此时不出手的话,以后就没有机会了!”2017年,伊朗的原油出口迅速翻了三番达到200万桶/日以上。甚至外界担心,“伊朗的原油会淹没世界石油市场吗?”

 

(2015年,美伊双方进行排他性的直接会谈)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特朗普上台执政,伊核协议的执行陷入困境。2018年5月,特朗普以“协议非常糟糕”、伊朗未遵守协议为由,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随后,美国重启并新增了一系列对伊制裁,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政策。2018年11月,美国重启对伊朗的石油制裁。2019年5月以来,按照美国对伊朗实施的二级制裁,全球几乎所有的实体和个人均不允许和伊朗做生意,否则就面临制裁。

 

美国退出后,伊朗方面也不甘示弱。2019年5月以来,伊朗逐步分阶段退出伊核协议,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包括突破铀浓缩浓度和丰度的限制、不再限制离心机的数量、持续推进核计划等。不过,伊朗方面表示,这些措施都是“可逆的”。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曾多次表达了重返伊核协议的意愿。但在如何重返的问题上,双方有巨大分歧:美国表示只能分阶段、分步骤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伊朗必须先回到谈判桌,双方开展“投桃报李”式谈判;而伊朗则多次表示,美国解除此前特朗普对伊朗施加的所有制裁,是伊朗重返谈判桌的前提。双方为此争执不下。因此,此次维也纳会谈,如果双方始终没有直接接触,而且应该是外长级别的接触的话,会谈则不会取得重大突破。

 


其二,美伊直接谈判是大概率事件,但预计不会迅速实现,双方还得“僵持”一阵子美伊要恢复伊核协议,这是拜登上台执政后就比较明显的表态,迟早而已,但越迟恢复,效用越小,拜登执政只有四年是大概率事情。伊朗此次要求采取间接方式,也就是不跟美国人直接坐在一张谈判桌上,而由欧洲为主在维也纳穿梭。当然,这是一种姿态,以伊朗人和波斯文明的秉性,此时必须高傲一把。

 

应该说,这次维也纳会谈的气氛比较好。美国的承诺是解除所有与核协议不符合的制裁,这和伊朗要求的解除全部制裁有明显差距。但如果就此判断美国准备大幅度让步,也言之过早。美国并未松口,只是把它的底牌先亮了一下,把拜登上台前重返核协议的承诺更具体化了,这并不是很实质性的让步。因为美国把解除与核协议不符的制裁与伊朗重新履行核协议义务看作是对等的。

 

当下,美国实质性让步的可能性不大。美伊双方还会继续扯皮一段时间,谁也不会轻易退却。

 

有人说,此前中国和伊朗签订的“25年合作大单”,促使美国有所反应,变相向伊朗抛出了“橄榄枝”,避免伊朗完全倒向中国。中伊合作协议也许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很有限,主要原因还是拜登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奥巴马在中东和伊朗问题上的政策。伊核复谈,美伊两国的动力是最重要的。即便没有中伊合作协议,该谈的迟早会谈。

 


其三,即便美伊能回到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制裁解除,但若美国不将伊朗从“支持恐怖主义”名单上去除,伊朗还得戴着“紧箍咒”我们知道,美国有一个“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黑名单”创建于 1979 年。根据美国 “与敌国贸易法 ”,美国不能跟名单中的国家进行出口贸易,控制军用与民用商品销售,限制对其援助,同时对这些国家从国际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进行干预,这些国家也不可以通过国际清算银行系统(SWIFT)在海外转移资金,不能吸引更多投资。

 

数十年来,美政府频频以 “涉恐” 为由对名单上的国家进行施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目前,名单中包括伊朗、朝鲜、苏丹与叙利亚等 4 国,伊朗则被美国视为 “头号支恐国家”。其中,朝鲜曾于 2008 年被当时的布什政府从名单中除名,然而2017年 11 月半岛局势升温后,特朗普政府再度将朝鲜纳入其中;2020年12月,美国宣布将苏丹从支恐名单上去除,美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对于伊朗,过去几年美伊关系恶化、美国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期间,特朗普政府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朗中央银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等都指定为恐怖组织,并以此实施了制裁。英国《卫报》指出,特朗普有意模糊了和核项目有关的制裁以及和恐怖主义有关的制裁,这让拜登政府撤销制裁更为困难。于伊朗而言,如果美国只是解除涉及核问题方面的制裁,而持续保留对伊朗革命卫队等关键部门和机构的制裁的话,则伊朗回到谈判桌的动力几乎没有。

 

(一年后,人们在巴格达机场纪念被炸死的苏莱曼尼)

综上,伊朗坚持的是,美国全部解除对伊朗的“涉恐”和“涉核”制裁,是伊朗重返谈判桌的前提,而这是拜登政府目前难以接受的。这种情况下,双方此次在维也纳实现排他性的双边谈判的可能性不大。

 

具体如何进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参考了“新京报”的相关分析和现代院中东所秦天研究院的相关观点。原创不易,引用或转载请务必联系“清泉能源”。本文观点只代表清泉个人。)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9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