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开放的中国,一家跨国企业举办一场国际合作论坛,本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曾几何时,全国的一二线城市,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数十场这样的论坛。
 
但是,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欧美国家正在上演疫情第二波来袭的关键敏感期,一家企业顶着防疫的压力,在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如期与数十位的合作伙伴代表和战略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代表相聚一堂,及时召开一次兼具“全球广度、中国深度”的行业国际合作高端论坛。这就显得不容易了。体现了这家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视野和责任担当。
 
这家企业就是中国石油——中国目前最大的跨国公司。
 
11月5日下午,筹划已久的,主题为“风雨同舟、共谋发展、共创未来”的第三届中国石油国际合作论坛如期在上海举办,160位重量级代表与会,其中外方代表近60位。来的都是知名的跨国公司和行业顶尖企业:埃克森美孚、麦肯锡、道达尔、斯伦贝谢、卡特彼勒、西门子、BP、雪佛龙、康菲石油、艾奎诺(挪威国油)、沙特阿美、Petronas(马石油)、贝克休斯、切尼尔能源(美国最大的LNG生产出口商)、霍尼韦尔等等。You name it.
 
2020年是极其特殊的年份,人们在今年“见证历史”的时刻可能比过去20年的总和还要多。因此,本届国际论坛的议题也很吸睛:
 
——油气行业何时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疫情对油气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
 
——应对低油价的主要举措
 
——当前及未来国际油气合作新模式、新机遇和新挑战
 
——能源公司低碳环保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油气行业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清泉有幸组织并全程参与了该场论坛。有关该论坛的官方报道,这两天的央媒、财经类媒体和能源行业类媒体已经有了多次报道,重点是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先生在论坛上所做主旨演讲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打开相关链接,比如“中国石油在沪举办国际合作论坛,与30余家境外供应商签约”“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全球能源产业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深刻变革”,等等,清泉对此不再赘述。
 
除了上述“主菜”,参加此次论坛的外方嘉宾的主旨演讲和在“高端对话”环节碰撞出了的一些思想的火花,可能更有味有趣有料。这里给大家梳理几个精彩的。
(洪晟博士)
 
1// 麦肯锡公司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洪晟博士:我有七点建议
 
作为全球顶尖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负责大中华区能源与化工业务的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的主旨演讲自然各位引人注目。洪晟博士的演讲题目是:后疫情时代全球能源形势展望与能源转型趋势。洪博士展示了麦肯锡采用的“九宫格”分析法对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的情景分析,非常符合“大麦”的套路和风格。令清泉印象深刻的是在演讲的最后,洪博士针对当下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7点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的方向:
 
第一,拥抱可持续发展。作为油气产业必须拥抱可持续发展。
 
第二,全力推进存量业务的提质增效。对于中国企业或全球企业来说,开采成本(lifting cost)在40美元以下是必须追求的一个目标。
 
第三,聚焦和推动全价值链和全产业链的优化。从开采到炼油,到化工,到销售,到贸易,整个中国产业很丰富,产业链很长。中国有很多的布局,如何推动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区域的优化,相信这中间有大量的价值可以捕捉。
 
第四,做大消费端业务(如燃气、加油站、润滑油等)。消费的增长反弹毋庸置疑,对此要做好准备。油气企业虽然身处传统工业,但有大量消费端的业务值得我们去捕捉,值得我们去做大。
 
第五,推动数字化转型捕获真金白银效益。数字化,数字化能够推动企业产生真金白银的效益。
 
第六,关注海外市场并购和整合机会。今天的资本市场对于油气产业非常不友好,但资本市场的波动为未来整个油气产业的并购和整合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非常值得关注海外的机会,关键是如何去优化我们的资产,优化我们全球的布局。
 
第七,加速探索业务模式创新、产业平台和B2B互联网生态的搭建和运营。中国的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最大的创新是业务模式的创新。在传统油气产业,其实我们也看到业务模式的创新,如工业产业平台。B2B互联网建设是业务模式创新的前沿,作为传统企业,在这方面我们可能没有走到行业的前面,但是往前走,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方向。
(万立帆先生)
 
2// 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立帆(Fernando Vallina):如果我们迟迟不就重大油气项目作出FID(最终投资决策),全球油气市场将再次变得供不应求
 
作为全球同行的老大,虽然埃克森前一阵子被踢出了“道指”,但其江湖地位仍在。因此,埃克森中国区董事长万立帆先生的讲演自然受人关注。万先生主要围绕当前及未来国际油气合作新模式、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了发言。
 
在谈到石油天然气的未来时,万先生引用了一些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在既定政策的情境下,预计2040年石油和天然气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53%,这也是考虑了不同的场景后的一种中性的判断。即便考虑到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全球能源需求在2040年仍可能将增长约25%,同时全球GDP的碳强度将降低45%左右。这种格局下,天然气的增长速度应该是最快的,预计将达到全球能源需求的1/4。
 
万先生强调,为了满足以上能源需求的增长,必须要进行长期的投资。石油和天然气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在2摄氏度(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设定的全球温度上升极限)的情境下,我们要考虑满足社会持续需求的投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进行稳定的投资来维持现有的生产区块和开发新的资源的话,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就会大幅减少。
 
如果不进行持续投资,我们预计石油供应会以每年约7%的速度自然递减,而天然气的供应量则每年下降5%。自然递减的速度远远超过需求预测的范围。油气产量的下降导致对持续投资的巨大需求,这样才能够维持全球2017年的油气生产水平。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自然递减,非常适用于未来的新投资方向。
 
目前,由于超低的油气价格,油公司大幅减少了资本支出,原先预计会在2020年做出的一些最终投资决定(FID)大多被再次推迟到2021年以后。如果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没有新的项目做出最终投资决定的话,预计潜在的供需缺口可能会在2021年的中期显示出来。其实我们整个经济形势包括行业形势都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
(赵伟良先生)
 
3// 道达尔集团中国区主席赵伟良:有三样东西我们控制不了,能源转型其实有三种路径
 
在整个“高端对话”环境,个人觉得道达尔集团中国区主席赵伟良先生的发言是最坦诚也最幽默的,一如既往地贯彻了道达尔集团高层幽默的风格。顺便说一句,无论是已经故去的道达尔集团CEO马哲睿,还是现任CEO潘彦磊,其风格都比较鲜明,有点法国人的不拘小节和随和。赵伟良先生很好地吸纳了这种风格。
 
赵先生强调,油气行业有三大挑战我们是控制不了的。他侃侃而谈:40美元石油价格跟20美元的石油价格,其实我们都记得。1998年、1999年的那个时候的油价是10块美金、20块美金。石油天然气这个行业有三大挑战,其实我们做这个行业的人,每天就是看左边和右边,右边的东西我们不能控制,左边的东西我们是可以控制的。能控制的公司如何改革和转型,不能控制的,第一是油气价格,在座的没有人敢说我可以预测和控制油气价格;第二个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我们今天(11月5日)还不知道美国的总统是谁;第三个不能控制的是气侯变化,以及全球各国因气候变化出台的各项政策及其对油气行业的影响。对于自己能控制的左边,要加强管理,经营好自身业务是最主要的,左边的东西比右边的其实更加的重要,右边控制不了的东西为什么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管控呢?!
 
面对地缘政治是不确定性,关键要做好资产组合管理。赵先生强调,我们虽然不能够掌握外部风险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掌握把自己投资方向,不要都放在一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方面我们和中国石油差不多,均是在30多个国家运营管理差不多30多个重大油气项目。2018、2019年我们在四个国家遭遇重大地缘政治挫折:利比亚、叙利亚、委内瑞拉和也门。但最终我们的全球油气产量水平并没有下降,就是因为我们看全球的业务是整盘来看的,通过资产组合管理弥补了一些国家的风险(带来的产量下降)。
 
在问答环节,赵伟良先生的“三种能源转型”说法令人耳目一新。他说,放眼全球油气公司,能源转型其实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继续立足石油天然气主业,并作出一些微调;二是一些欧洲公司转型,兼顾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但目标和意志力不是很确定,走一步看一步;三是在能源转型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公司的石油天然气业务必须有一部分的退出,有的甚至是全部的退出。
 
他强调,以上三种能源转型来说完全是不同的反应,对业界来说是一个不确定,未来十年,技术方面怎么发展,很难说。石油天然气跟电能最大的区别在于,石油天然气就地可以储能,通过储罐、管道、油轮等设施就可以储能;但电如何储能,这个还没有结合,这个技术的突破还没有真正搞明白。
(赵刚先生)
 
4// 斯伦贝谢北亚区总经理赵刚:“剩”者为王,让油气行业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实现前所未有的华丽转身
 
赵刚先生的发言令人感动,也很讲政治。他说,斯伦贝谢公司是中国石油的全球战略伙伴,今年也是斯伦贝谢公司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里,双方秉承开放、互信、互利双蠃的理念,针对中国油气藏的复杂挑战,进行了世界级的协同合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记录,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级难题。双方的合作博大精深、继往开来,成为油公司和服务公司战略合作的世界级典范。他代表斯伦贝谢,对以中国石油为代表国家石油公司,表示崇高的敬意。听到这里,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如何应对极端低迷的油气市场带来的挑战,赵刚先生在发言中透露了斯伦贝谢的“三大举措”。他说,斯伦贝谢应对油价波动和市场变化做出了很多调整,第一是组织结构地域性和功能性的调整,通过世界范围内部组织架构的优化,进一步的明确权责的对等关系,组织更加扁平化,决策层更贴近区域客户的核心需求。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大幅的简化了公司的管理团队规模,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了有战略性増长点的领域。
 
其次是团队稳定性的保证:斯伦贝谢有句话叫“剩”者为王。对于一个国际油服公司而言,成本控制削减,减员增效无疑是一个正常的调整;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调整(裁员)也是行业人力资源的最大的一种浪费。我们通过一些人事政策相关的调整及应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尽量的使我们的整个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有一定弹性,从而达到团队、尤其是一线团队相对稳定的目的。
 
第三,在工程开发领域,更专注以市场为驱动的技术研发。在工程研发方面按市场供求关系实施投入调整,在保证革命性的技术研发有连续性投入的同时尽量的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见效快、回报快的项目上。同时和油公司一起共享资源,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技术开发,共享成果。
(高端对话环节主持人孙贤胜先生)
 
此外,赵刚先生相对系统地阐述了能源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革命性的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对于能源行业来说,在最近几年,在油气行业数字化也逐渐成为一个非常热的话题。
 
对于一个能源企业,不管油公司还是服务公司来讲,都是一个设备、人员和产品密集型的产业。显而易见,对于设备,人员和产品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计划管理,数据化都能带来大规模的效率提升。站得更高一点,对能源公司来讲,尤其是油气公司来讲因为油价的变化和市场不可预期,生产决策机制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就是闭环迭代的能力是公司是否可以适应新常态的根本要求;从勘探到生产,从上游到下游的风险分析,压力评估及风险管控能力来说,数字化也更是不可替代的革命性解决方案。在这个角度来讲,数字化是21世纪油气行业遇到最大的机遇之一,同时也是提质增效,进一步释放我们油气行业改革红利的最好切入点。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在我们油气领域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数字化转型具备着系统性和持续性两个特点,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是从顶层到基层开展具有历史意义的系统改革。和传统行业相比,能源行业对数字化优势的有效应用是明显滞后的。
 
当我们看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极大规模计算技术已经在金融,零售及医药等行业产生了巨大的价值。以自动驾驶为例,计算技术的巨大飞跃让我们今天可以以500美元的价格,得到在15年前价值5000万美元超级计算机所拥有的能力,这样的能力直接使L4其自动驾驶成为了现实,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未来市场。
 
对比起我们油气行业的工作方式和协同效率,我们真的不能够在坦然看风云变幻,我们的能源公司必须尽快的建立自己的数字生态,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建立长期的数字路线图。需要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坚韧不拔的精神推动从行业文化、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的系统性改革,而不是小规模,有限范围的改良。
 
在发言的最后,赵刚先生再次进行了升华:油气行业是我们大家的命运共同体,总效率的提升是油公司、服务和产品提供商互相依存、持续和谐发展的总目标。在数字化领域,合作是主旋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希望我们大家高瞻远瞩地进行知识共享,共同进步,开放共赢。让油气行业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实现前所未有的华丽转身。
 
以上是清泉认为的外加参会嘉宾团队中,发言比较有料的。当然,艾奎诺、卡特彼勒、西门子等公司的高管的发言也非常给力。总而言之,本届中国石油国际合作论坛精彩纷呈、亮点频现,体现了一场真正高端的专业性国际论坛的水准。
 
其实,作为中国最大的跨国公司,中国石油近几年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三大平台”:一是本文介绍的,每年在进博会期间,顺势举办的“中国石油国际合作论坛”,今年已是第三届,重点参会代表是中国石油合作伙伴及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的高层代表;二是每隔一年,值我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举办的“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圆桌会议”,这是一个能源部长暨石油公司CEO论坛,范围小,但品质高,目前已举办第二届;三是每年一次在中国和俄罗斯轮流举办的“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主要是中俄能源界的重量级嘉宾与会,中俄两国的领导人往往也会出席此会。通过以上三大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托起中国石油这样一家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应有的风范。
 
(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文中图片来自清泉自己或同事。文中的一些观点,只代表清泉本人。)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9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