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前,中美两国战略竞争加剧,正在滑向全面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但在石油界,中美两国企业的合作仍在正常进行。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同行,并没有完全被美国一些政客们“带节奏”,依然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投资中国市场,并和中国的石油同行在海外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这当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埃克森美孚公司。

 

毫无疑问,作为一家拥有150年历史的跨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是全球石油企业的“领头羊”,是行业翘楚、业界标杆。

 

从洛克菲勒1870年创业“标准石油公司”开始,150年来,埃克森美孚公司跌跌撞撞,一直活到了现在,而且越活越好。期间经历了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被美国联邦政府勒令解散为大小不等的34家石油公司,其中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带出一半资产,是“老大”,即后来的埃克森公司,纽约标准石油公司是老二,即后来的美孚石油公司。

 

这家超级公司后来还经历了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纽约标准石油公司作为“石油七姊妹”中的两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驰骋全球石油市场的辉煌;经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沙特等欧佩克产油国“较劲”,并被“接管”石油定价权的狼狈;经历了九十年代末的“世纪石油大并购”,1999年,埃克森和美孚公司在历经88年的“分离”后,重新合并,完成了一次回归老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的轮回;近20年,埃克森美孚作为全球最大跨国石油公司,在石油江湖上如鱼得水、呼风唤雨,有时感觉它近在咫尺,但更多的时候,它如“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

 

150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道在变,但埃克森美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精气神似乎一直没变。它的技术与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总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它的低调内敛、凶狠霸道的作风总是令对手心惊胆战;它时而和白宫“如胶似漆”,公司的CEO经常是总统、副总统的朋友、座上宾,时而又敢于和美国政府说不,敢于和CIA较劲,敢于突破美国的“禁令”去一些资源国投资和开发油田。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公司前CEO——雷克斯·蒂勒森2017年初被特朗普总统提名为国务卿,但后来也许是与特朗普“八字不合”,两人的处事风格大相径庭,经常发生冲突。导致特朗普2018年3月毫不客气地炒了蒂勒森的鱿鱼,但蒂勒森更不“认怂”,也针锋相对地把特朗普数落一番,然后潇洒离去。


埃克森美孚公司CEO的牛气可见一斑,埃克森公司的风骨令人钦佩。

 

有几则故事可以看出埃克森美孚公司并不总是唯美国政府和总统、副总统等领导人的马首是瞻,敢于和政客们说“不”。

 

故事一:公然对抗政府的环保政策。埃克森美孚公司“坚持做自己”、敢于对抗政府政策的故事,在史蒂夫·科尔那本《石油即政治》(Private Empire,讲述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故事)一书中阐述得淋漓尽致。

 

在上世纪90年代雷蒙德·李担任公司一把手期间,不管外界关于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的论断多么“正确”,不管美国政府怎么施压,不管公众和环保人士怎么攻击和唾骂,他依然坚持“气候变暖缺乏依据,石油公司不是罪魁祸首”的立场。甚至在1997年10月,雷蒙德·李来北京参加世界石油大会(WPC)并做主旨演讲时,公然发表反对当时克林顿政府签订《京都议定书》的言论,并建议中国这样的正在迅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也拒绝签署议定书。雷蒙德·李在北京的这场演讲堪称“举世瞩目、震动全球”,直到现在,仍然有人对雷蒙德那次“公然挑衅”津津乐道。用作者科尔先生在书中的话说:“一个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企业的总裁,站在现任美国总统的对立面,为了反对一个条约,竟然跑来游说其他国家政府,实在令人咋舌。


故事二:公然违抗美国政府禁令,进入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从事油田投资。为了公司持久发展和持续盈利能力,埃克森甚至不惜与政府“翻脸”。公司曾经数次宣称:“我们并不代表美国的利益,我们的价值导向与美国政府不一样,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只对股东和员工负责。”

 

一个能够证明埃克森美孚公司因坚持做企业、追求卓越投资回报而对抗政府的典型事例就是2009年前后,公司无视奥巴马政府的劝阻,无视伊拉克中央政府的警告和反对,决定进入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一口气拿下6块库尔德项目的产品分成合同。美国和伊拉克政府都担心石油投资和贸易助长库尔德人的经济实力,加剧伊拉克的民族冲突。对此,时任埃克森美孚一把手的雷克斯·蒂勒森先生似乎不屑一顾,他回应道,“进入库尔德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储量接替率”。对于埃克森美孚的强势与霸道,伊拉克政府也只能忍气吞声,后来还是让埃克森进入其最大主力油田——西古尔纳-1项目。

 

还有,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拓展非洲地区油气市场时,其信息情报的获取能力,往往表现得比美国政府还要高明。一个典型的案例便是在乍得。在乍得,公司的国际安全部派出一个领导分析小组去乍得首都恩贾梅纳支援当地的武装军队。这一小组的人都是退役的警察或军人,他们就在恩贾梅纳戴高乐大道上的埃克森美孚乍得总部工作。这个小组建立了一个单独的情报收集系统,与美国驻乍得大使馆附近的那个小小的中情局情报站不同,他们能收集到更多有用的情报。也就是说,埃克森公司驻乍得国情报处的能力甚至高过中情局在乍得的情报站,这家跨国公司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故事三:在中美关系急转直下,战略博弈持续加剧的当下,仍斥资百亿美元投资中国的炼油化工市场埃克森美孚似乎没有受到特朗普政府最新对华政策影响,依然“我行我素”,在中国沿海地区投巨资开拓油气下游市场。

 

埃克森美孚除了在福建和中石化开展合作,投资大型炼厂以外,正在广东惠州投资百亿美元独资建设乙烯项目,该已于4月22日开工建设。当日,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达伦·伍兹(Daren W·Woods)在美国达拉斯市,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和中国政府领导人及中国同行,在“两国三地”(美国、中国;达拉斯、北京、惠州)共同出席项目开工仪式。


惠州乙烯项目总投资约100亿美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建设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主要的大宗产品包括:120万吨/年茂金属聚乙烯、47万吨/年高压聚乙烯、42万吨/年抗冲聚丙烯、42万吨/年均聚聚丙烯。“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动工仪式的举行,是埃克森美孚在中国这一重大投资项目进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立帆表示。

 

故事四:继续和中国同行在海外第三方市场大张旗鼓开展合作。更令人称道的是,埃克森美孚公司“冒美国政府之大不韪”,与中石油等中国石油央企在第三国大张旗鼓开展合作。

 

在中东伊拉克,中国石油与埃克森美孚、壳牌合作的西古尔纳-1项目,埃克森美孚是作业者,中石油和埃克森美孚持股比例相同。西古尔纳-1项目是一个巨型油田,剩余可采储量25.6亿吨,目前日产量已经达到45万桶。

 

在非洲莫桑比克,埃克森美孚与意大利埃尼公司、中石油等合作开发莫桑比克4区海上天然气项目。该项目是一个超大型超深水气田,开发期30年,峰值油气当量产能超过4000万吨/年。

 

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中石油成功入股埃克森美孚公司主导的哈萨克斯坦北里海卡沙甘项目,合作财团里还有埃尼、壳牌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卡萨甘项目是新世纪以来所发现并开发的全球最大油气田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美元,高峰产量将达到7500万吨/年。


可以看出,中美油气领域已经形成广泛合作的基础。作为油气生产大国的美国和油气需求大国的中国之间具有天然的合作互补性。而这种互补性,包括中美两国在海外第三方市场的“抱团取暖、共担风险”式的合作,均充分说明,在中美政治关系每况愈下、“脱钩论”喧嚣尘上的今天,企业界的合作依然务实前行,以一己之力维护来自不易的中美合作。

 

说到底,美国的一些政客,在埃克森美孚的美国顶尖公司眼里,跟“跳梁小丑”差不多。政客们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只有企业、伟大的企业才是生生不息的。伟大的企业总是令人尊敬的。埃克森美孚是一家伟大的石油公司,一百多年来,它总是忠诚于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和战略,坚守自己的经营哲学,不为那些政客们、甚至不唯总统马首是瞻,它是有风骨的

 

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今天,在中美关系快要被一些政客们带到沟里的当下,埃克森美孚的“特立独行”和“坚持原则”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和勇气。希望中国同行持续地向埃克森美孚对标和学习,希望中石油等中国的超级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在全球的合作得以持续和深入下去。

 

(原创不易,转载请或引用请务必先联系“清泉能源”。文中数据、图片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本文观念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74篇文章 15小时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