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连续发了6篇谈油价的微文,这次再也不想谈它了。

 

过去的一周,WTI五月期货价格的表现,简直让我们一干靠着石油吃饭的“瓜民”惊掉了下巴、倒吸了凉气、吓尿了底裤。4月21日,油价成负值了,而且负的那么彻底,一度达到-40美元/桶。

 

虽然油价背离商品的价值规律的现象早就有之。但出现负值尚属首次。之前有记录的最低价格为1931年的东德克萨斯原油价格,低至0.1美元/桶。若按2020年价格的话,则相当于1.7美元/桶。但那也不至于是负值啊。但现在确确实实就出现了负值。这让任何理性地谈论一把油价的“砖家”们,都无法自圆其说了。此时,再谈论油价还有什么意义呢。

 

无力再说油价,今晚只想聊聊《红楼梦》。《红楼梦》是国粹,跟油价有关系吗?当然没有。如果非要让油价和《红楼梦》扯上关系,可能它们都是以“杯具”收场吧。曹雪芹先生写成《红楼梦》大约在1750年前后,这比1859年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启之年足足早了110年。

 


无力再说油价,今晚只想一边听听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讲解《红楼梦》,一边翻翻《红楼梦》的原著。前一阵子偶然听了一次蒋勋先生讲《红楼梦》,没想到竟然就听进去了,竟然被吸引住了,竟然一口气听了七八节。还拿出家里的一本《红楼梦》,一边听、一边对照看。全然忘记了当时还要赶工改PPT。不过,被熏陶和迷住的感觉真好。此前真没读过《红楼梦》,记得刚上大学时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无奈怎么也读不下去,看不懂啊!现在,终于有点感觉了,可能是我的文学修养提升了,但更钦佩蒋勋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

 

这一个月来在持续听蒋勋先生讲解的同时,不断对照《红楼梦》原著看,又找出87版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追了几集,增加画面感和故事感。这样“三位一体”“三管齐下”地集中恶补后,到现在,竟然对这部伟大的作品有了些许感悟。斗胆在这里妄加评论几句。

 


第一,最感同身受、最喜欢的还是这几句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第一回中的“绝云”,也可能是本书中最经典的旁白之一了。实际上这是作者曹雪芹先生本人的写照。曹先生写作《石头记》(《红楼梦》的前名)时,家道已败落,不得已住到北京京郊香山附近的草屋里,平日只有稀粥支撑身体,这与当前曹先生少年时代所拥有“江宁织造”的家道辉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雍正五年(1723年),曹家被抄,大厦倾覆,曹家从贵族跌入平民。但曹先生毅然是在那样的物质与精神双重煎熬的日子里,写下了不朽的《石头记》。真的是“一把辛酸泪”,真的是“都云作者痴”。

 

关键就在这个“痴”上。我想,所谓“痴”,就是“执着”“认真”和“用情用心”,甚至是“偏执”吧。“痴”可谓贯穿了《红楼梦》全书,比如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甚至是贾瑞对王熙凤的“痴”。

 

之所以感同身受,是因为写作真的是“一把辛酸泪”。作者只有做到“痴”,才能坚持下来。当然,像我这样写点微文、熬夜码字什么的,只能算是小儿科,根本称不上写作,也更不可能和曹先生写《红楼梦》时的那种感觉相提并论。但有时候,文字背后的心情和心酸,确实只有写作者本人清楚,这一点是共通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高手还是菜鸟。

 

记得有人曾经将苏轼的《江城子》改编了一下,来形容文字工作者的苦与涩。“改编”后的《江城子·码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写材料,到天亮。千篇文章,无处话凄凉。纵使周末又怎样,电话来,又断肠。

领导每天新想法,天天改,日日忙。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每晚灯火阑珊处,夜难寐,鬓如霜。

 


再者,就是从《红楼梦》读出了曹雪芹先生的“悲悯”。正如蒋勋先生所言,有些文学在当时非常的伟大,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红楼梦》显然不是,《红楼梦》这本书的伟大在于它的“悲悯”,要留给活着的人一点点活下去的鼓励。真正好的文学绝对不是八卦,曹公的文字和对情节故事的描写,表面看上去有点“八卦”,讲述了贾府一干人的隐私,但八卦与悲悯绝对不同,八卦之作可以流传一时,而悲悯之作则可以永恒。

 

其实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贾瑞、薛潘等,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坏人,是值得“悲悯”的人。例如贾瑞,由于贪念王熙凤的美色,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情欲当中,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王熙凤设计玩弄,并在情欲中泄精而亡。绝大多数读者对贾瑞的评价是“色情狂”“咎由自取”,但相信曹雪芹在写贾瑞这个角色时,心中是有“悲悯”的。这也是蒋勋先生在读了30遍《红楼梦》后的强烈感受。当然,贾瑞的这种“痴”让人叹息,他对王熙凤的“痴”更彻底、更无可救药。贾瑞自从爱上了王熙凤,就彻底地痴了。

 


第三,《红楼梦》之所以不朽,还在于,这是一部赞赏女性的伟大作品。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纯粹男性主导的世界里,这本书反其道,“大逆不道”,突出了女性的魅力和作用。也就是说,自己(男性)一事无成,而周遭的女性却明显高于自己,堂堂须眉,却比不上裙带女子。这种现象在本书中到处都是。相比黛玉和宝钗的才华,宝玉就是废物一个;相比王熙凤的干练、大气和超强的控制力、领导力,其丈夫贾琏也是废物一个。而本书也许就是曹雪芹先生本人的写照,一事无成(写作本书之前)、半生潦倒,而闺阁中却列列有人。为这些女子一一列传,也许是曹先生本人遭受人生打击后对女性的一种敬仰和感恩。

 

第四,正如蒋勋先生多次强调的,《红楼梦》是一部“青春王国”里的故事,讲述的是一帮少男少女。实际上,曹公写作这帮少男少女,他们的年龄也就是15岁左右,王熙凤也就是17岁左右,但却干起了整个荣国府的大总管;黛玉和宝钗也就是15左右,但诗词却是极好。这让我们现代的年轻人情何以堪。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写的是雄主名王、谋臣勇将之事,攻城略地、纵横捭阖之心。《水浒传》写的是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张义行侠、报仇雪恨之心。《金瓶梅》写的是恶霸帮闲、淫娃荡妇之事,谋财渔色、献媚争宠之心。这些都是大家已熟悉的已成年男女——特别是成年男子为主的世界,作者以阅尽沧桑的老眼,看透这个世界的深层底蕴,写出来给我们看,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美,但没有青春纯洁的美。《西游记》是古之儿童唯一能当作童话来读的作品,其实不是童话,鲁迅把它列入了“神魔小说”一类。而只有《红楼梦》写的是一个以少男少女——特别是少女为主的世界,然而并不是幼稚无知的世界,作者也是以阅尽沧桑的炯炯双眸,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深处。而这恰恰是《红楼梦》最伟大之处

 


另外,蒋勋先生也强调,作者是一个及其颠覆的人,不喜欢儒家,一看到四书五经就觉得头疼,这在贾宝玉对读书、考取功名极其反感的描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中的众多重要角色都是道家和释家,如空空大师、赖头和尚,甚至那个天天炼丹的贾敬,都是道家。批判儒家,崇尚道家和佛家,也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

 

就感悟到这里吧。说多了,就露陷了,本身水平就不高。“半瓶子水响叮当”,就不好了。

 


最后,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还是要回到不想再说的油价上。

 

其实,近期WTI油价出现极低点,甚至大额负值的原因不外乎这几个原因:巨大的实质性供应过剩、2020年5月合同在第二天到期(导致无法平仓的投资者只能“割肉”了,如中国银行原油宝)、以及原油储存能力稀缺。

 

去他妈的油价!爆粗口了!

 

(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74篇文章 15小时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