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相信上面这张图,很多业界人士都注意到了。
 
3月25日,中海油发布了2019年业绩报告,最让清泉感兴趣的就是这张2013年以来的“桶油主要成本”柱状图。中海油2019年的业绩非常“靓丽”自不必说,在国际油价同比下降超过10%的情况下,中海油2019年盈利能力逆势上升,全年净利润大幅增加至人民币610.5亿元,同比上升15.9%,的确很难得。但最让清泉惊讶、惊喜和感动的还是这张成本柱状图。
 
说到惊讶,就是中海油2019年已经将“桶油完全成本”成功控制在了30美元以下。中海油此次使用了“桶油主要成本”,按照清泉理解,并咨询相关财务专业人士,实际上就是普遍意义上的“桶油完全成本”概念,是全成本的口径(但未包括财务费用、勘探干井费用)。所谓全成本,就是由企业前期“资本性支出”(Capex, Capital Expenditure)产生的成本,这体现在“折旧、折耗和摊销”中;加上当期“费用性支出”(Opex,Operational Expenditure)产生的成本,即柱状图中的作业费、弃置费、销售及管理费用、以及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金。当期费用性支出产生的成本也叫“付现成本”。
 
中海油将“桶油完全成本”控制在30美元以内,之所以难得,是因为同口径比较的话,2019年中国石油企业的平均成本在50美元左右。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中国境内的平均开采成本(这里的“开采成本”,实际上就是“完全成本”)约为50美元左右。其他国家的桶油完全成本从7美元到80美元左右不等,沙特无疑是最低的,这也是沙特此次能够“单挑”俄罗斯的主要原因。中海油能将成本控制在中国企业平均成本的60%以下,实属不易。
说到惊喜,就是即便国际油价低至20美元,甚至15美元,中海油依然可以活下去。其实,超低油价环境下,影响石油企业能否存活下去的关键是上面提到的“付现成本”,也就是当期现金支出产生的成本。极端状态下,也即企业在不考虑前期投资对成本带来影响的情况下(前述“折旧、折耗和摊销”成本),只要能平衡当期的“付现成本”,就不至于造成企业现金流断裂而活不下去的局面。显而易见,2019年,除去16.87美元的折旧、折耗和摊销,中海油的付现成本只有12.91美元。这意味着,只要平均实现油价不低于13美元,中海油就能活下去。考虑其他不可控因素和不可预见费用,中海油“活下去”的成本天花板预计在15美元左右。这是了不起的成本控制成果。
 
我们知道,近期布伦特油价已跌至26美元/桶左右,而WTI已跌至21美元/桶左右。不排除油价进一步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一旦布伦特油价跌至20美元以下,清泉真的不知道到时还能有多少企业能够支撑得住,但只要不低于15美元,相信中海油会支撑得住。
(中海油海上平台)
 
说到感动,就是中海油作为石油央企,却能够像跨国标杆企业和优秀私营企业一样,能够将成本控制得如此之好。2014年以来这一轮的低油价环境,已经让全球大大小小的石油公司学会了如何“过冬”,裁员、缩减投资、降薪、兼并收购、退出高成本资产等等,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手段已经使得石油企业的成本与2010年前后的高油价时期相比,下降至少20%以上。但是,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石油企业的“桶油完全成本”依然在45美元左右徘徊。能够将桶油完全成本控制在30美元以内的,并不多见,甚至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也不为过。但中海油做到了,估计也是中国石油企业中成本控制得最好的。这与中海油的海上油气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单体油田的储量基数大、品质优、加上海上“1个平台、N口井”的模式可以摊薄开采成本,桶油产量高)、公司员工数量精干、管理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等不无关系。
 
其实,除了中海油,还有一家企业,也成功将2019年的“桶油完全成本”控制在了30美元左右,这就是中石油的海外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公司(CNODC)。依靠海外油田开发的作业者地位,主力产区主要在中东、非洲和中亚这些低成本产区,合同模式和资产的优化组合,以及人员精干等一系列因素,中石油海外业务的成本优势依然明显,CNODC抗击超低油价的能力依然很强。
(中国石油伊拉克油田项目)
 
说到这里,清泉还是要为大多数国内石油企业能否挺过超低油价的“极寒天气”捏一把汗。中国石油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无疑比国际同行要少很多。比如,国有企业不能随意裁员;不能根据现有资产状况,依据市场规则,自由地退出一些低效无效资产,自由收并购一些符合企业自身战略的资产;不能根据市场供需状况,自由地消减和增加产量。说到底,国有石油企业除了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产经营,更重要的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及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这导致国有企业进行降本增效时,无疑被捆住了手脚。
 
目前,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危机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沙特、俄罗斯和美国页岩生产商的“肉搏”下步如何演绎尚不得知。全球石油市场正进一步滑向深渊,何时见底,目前尚不得知。根据知名油气咨询公司埃信华迈(IHS)的分析,不排除油价会进一步跌至10美元左右的“至暗时刻”出现。
(据埃信华迈的分析,极端“低情景”下,油价可能在5月份跌至10美元左右)
 
若最坏的情景来临,油价真的跌至10美元/桶,则中国石油企业该怎么办?全球石油市场该怎么办?世界油气工业怎么办?
 
说到底,油价的刚性约束就在那,不服不行。油价是促进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上涨可以带动资本投入,下跌则是一种淘汰机制,促进市场重新洗牌。曾经,市场规律告诉我们,成本决定了价格。但于当下的石油市场而言,根本不是这回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成本不是油价的底线,但油价却是成本的天花板。
 
(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务必先联系“清泉能源”。)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9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