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一阵子读有关沙特和沙特石油的书,对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Faisal bin Abdulaziz Al Saud,以下简称“费萨尔”)这位沙特王国的第三任君主有了些许感触和敬佩,对其遇刺身亡的结局不胜唏嘘和惋惜。本次微文就说说这位费萨尔国王。
 
我们知道,现代沙特立国于1932年,到目前依旧采用的是“中世纪式的君主制”政体。稍微了解一点沙特的人都会发现,沙特是沙特王室的沙特,石油财富是沙特王室的财富,真有点“朕即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赶脚。按说,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落后”政体早就应该被人民推翻了,事实还真不是这样。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2011年以来的“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也门、利比亚以及阿尔及利亚这些中东北非地区的世俗国家、甚至民主政体,在“街头政治”的冲击下,一个个人仰马翻、发生政权更迭。相比之下,沙特、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巴林等这些所谓“落后的”君主制国家,却一个个屹然挺立。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大呼惊讶。
 
沙特这个国家最近几年很吸引眼球,一直是全球政治经济新闻的热点和炒点,什么王储被废(指2015年4月,前王储纳伊夫被现任王储小萨勒曼接替)、卡舒吉事件、也门战争、与卡塔尔断交、沙特阿美IPO等等,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沙特国王的传位顺序叫做“兄终弟及”,这是由阿卜杜拉·阿齐兹(伊本·沙特)这位立国之君定下的规矩,这一制度在费萨尔国王执政期间得到巩固和强化。截至目前,沙特一共历经了七位君王:伊本·沙特(1932~1953)、沙特(也称“萨乌德”,1953~1964)、费萨尔(1964~1975)、哈立德(1975~1982)、法赫德(1982~2005)、阿卜杜拉(2005~2015)以及现任国王萨勒曼。估计萨勒曼在位期间要将延续了80多年之久的传位规矩打破,由其小儿子——现任王储小萨勒曼(默罕默德·萨勒曼)接替,“兄终弟及”变为“子承父业”。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沙特家族的第二代王子们均已经到了行将就木的年纪了,该让第三代们上台了。
 
言归正传。在清泉看来,作为沙特第三任国王,费萨尔身上至少有这么几个标签:早慧的儿童、沙特的“基辛格”、阴沉的自律者、宫廷斗争的胜者、现代沙特的“总设计师”、不幸遇刺身亡的君王。且听清泉一个个道来。
 
 
1. 早慧的儿童:12岁便代表父王和沙特参加伦敦国际会议
 
作为伊本·沙特的第三个儿子,费萨尔于1906年4月9日出生于利雅得。他的母亲塔尔法·宾特·阿尔谢赫(Tarfah bint al-Shaykh),是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瓦哈比的直系后裔。虽然伊本·沙特子嗣众多,但费萨尔却是父母的独子,因为他的母亲在1912年就因病去世了。
 
要知道,在沙特,谢赫家族可不简单,它是沙特的六大家族之一(哪六大家族,有兴趣的看官可以百度一下)。在沙特,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沙特家族,主导政治和军事事务;而谢赫家族领衔宗教事务,其核心就是伊斯兰逊尼派中的激进思想——瓦哈比主义。早在18世纪,谢赫家族的祖先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比就与沙特家族的祖先穆罕默德·本·沙特建立了紧密的联盟关系。而这两大家族的联盟才是沙特立国的根基。
 
理所当然,由谢赫家族抚养长大的费萨尔,比其他任何沙特国王都更能代表沙特王室家族与瓦哈比主义宗教权威间的结合,而这也是他在1964年迫使其王兄萨乌德让位的“杀手锏”。因为权威宗教人士毫不犹豫的站在了费萨尔这一边,毕竟是自家人。
 
伊本·沙特很早就发现了费萨尔的出众才干,并将他任命为王国的首席外交官。在年仅12岁的时候,费萨尔就受命前往伦敦,代表沙特出席英法等同盟国瓜分肢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际会议。之所以选择费萨尔承担这一使命,据《Kings and Presidents》(国王们与总统们,讲述沙特与美国的关系,特别是历任国王与美国总统之间的事)这本书中讲,部分在于伊本·沙特认为这个“谢赫家的小男孩”拥有着无可挑剔的瓦哈比主义背景,这将确保其不会在西方的影响下动摇立场,不会被指控为卖国求荣。
 
在首次出访过程中,这位年轻的沙特王子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会见了英法两国的外交官,参观了佛兰德斯战场,成为首位体验了现代欧洲社会的沙特人。他不仅参观了欧洲当地的兵工厂、观看了戏剧表演,还登上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由此,他在欧洲人眼中成为了沙特王国的象征。费萨尔的这次欧洲之行,极大地改善了沙特王国的国际形象。
(右侧即少年费萨尔,图片来自“海湾正道”公号)
 
上面这张照片是费萨尔行走在伦敦街头、看样子是奔赴会议的场景,从照片上看,12岁的费萨尔稚气未脱、还略带羞涩,但也是气宇轩昂、穿着沙特王子的传统服饰、阔步前行。清泉不禁感慨,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所有关于费萨尔的照片中,这张“代父出征”的照片尤为让人钦佩和感动。
 
2. 沙特的“基辛格”:父王的外交使者、沙特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
 
当结束欧洲之行回国后,费萨尔被父王伊本·沙特任命为沙特军队的指挥官,负责攻打与也门接壤的南部阿西尔地区等军事行动,随后还策划指挥了对西部重镇吉达长达一年之久的围困行动。城中的哈希姆家族(后来在约旦和伊拉克建立王朝,约旦的君主制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伊拉克的王朝已于1958年被推翻)残余势力最终被击败,并被永久性地逐出了沙特阿拉伯半岛。
 
出于对其军功的肯定和褒奖,伊本·沙特于1926年8月任命年仅20岁的费萨尔为汉志地区(Hijaz region)总督。作为沙特王国西部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他再次出访欧洲,以期获得英国、法国及荷兰对沙特占领汉志地区的外交认可,这三个国家当时均与吉达的哈希姆家族统治者间建有外交关系。
 
1932年,费萨尔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欧洲之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荷兰、德国、波兰和苏联。当苏维埃政权正式承认沙特王国并在吉达开设领事馆后,费萨尔在莫斯科停留期间与苏联的高层官员举行了会晤。而在返回沙特的途中,精力充沛的费萨尔不顾舟车劳顿,还造访了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等中东地区国家。可以说,时年26岁的费萨尔业已成为沙特国内最具外交经验和最为外界所熟识的王室成员。
 
作为外交使者,费萨尔最突出的贡献是1943年出访美国,通过外交斡旋,促成了伊本·沙特与美国总统于1945年2月14日(情人节)的正式会晤。而正是这次会晤,奠定了沙特与美国的“石油换安全”的支柱。正是得益于美国在安全上的庇护,沙特王国才一直挺立到现在。
 
在那次访美过程中,年轻费萨尔先后两次会晤罗斯福总统,在下榻的布莱尔宫会见了多位国会议员。此外,他还游历至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地区,并在返回东海岸后参观了普林斯顿大学,会见了在美阿拉伯裔移民代表。
 
两年后的1945年,费萨尔重返美国,代表沙特出席了发起成立联合国的“旧金山会议”,沙特因而成为《联合国宪章(UN Charter)》的首批签署国之一。
 
可以说,费萨尔是沙特的“外交之父”。
 
 
3. 阴沉的自律者:一生只迎娶过3个老婆
 
与大腹便便的王兄萨乌德不同,费萨尔拥有的是一幅瘦长的身材,消瘦而又冷峻的面孔,鹰钩鼻子和深邃而又忧郁的眼神。他长得确实不好看,这就注定了很多人,包括王室许多人在内,都不喜欢他。
 
据《Saudi,Inc: The Arabian Kingdom’s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中文译名:沙特公司)书中称:费萨尔长得并不英俊,但是当他进入一个房间时,没有人会忽略他。他哥哥萨乌德的欢快笑容和圆胖身躯很容易被识别,费萨尔则显得冷漠、神秘。他面部较显著的特征包括巨大的鹰钩鼻子、又黑又密的眉毛,还有被长而稀疏的胡子衬托得格外突出的下巴。费萨尔的身材瘦长、挺拔,这归功于他非常虔诚而朴素的生活方式。他也要去自己的孩子们过简朴的生活。萨乌德用奢侈的生活骄纵自己和子女,派豪华轿车接送他们上下学,费萨尔却把儿子们送去传统的土坯房学校,跟同学一起勤俭度日。
 
费萨尔的确比较自律,一生只迎娶过3个老婆(也有可能是4位),这对于一位沙特王储而言,已经相当自律了。这一点不像他的父亲伊本·沙特和他的哥哥萨乌德。据相关史料记载,伊本·沙特精力旺盛、妻妾成群,记录在案共有43个儿子和至少55个女儿。再次印证了“伟人的性功能也是伟大的”这句“真理”。伊本·沙特曾亲口告诉他的密友、英国人哈里·圣约翰·布里杰·菲尔比(Harry St.John B. Philby),他一生中迎娶过至少135名处女。
 
费萨尔的哥哥萨乌德国王更是一只“种马”,记录在案的有41位老婆、53个儿子和54个女儿。但相比其父亲伊本·沙特的雄才大略,萨乌德只是一个拥有肥硕身躯的“草包”。其才华、眼界和经历无法与费萨尔相比。
 
还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费萨尔已经自律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据时任沙特石油大臣亚马尼的观察,费萨尔有饭后吃苹果的习惯,每天一只苹果。从他自己开削,到苹果下肚,不多不少,正好七分钟。每次都是七分钟,次次如此。
4. 宫廷斗争的胜者:赶走了哥哥萨乌德国王,迫使其流亡和客死他乡
 
1953年11月9日,伊本·沙特在西部城市塔伊夫(Taif)与世长辞。由于萨乌德王储公务外出,老国王逝世时,他并不在身旁。据某书记载,沙特阿拉伯的开国国王死在了儿子费萨尔的怀抱中,并没有等到他的继承人萨乌德返回塔伊夫。据另一部史书记载,国王于1953年11月9日在睡梦中死于心肌梗塞。
 
根据伊本·沙特的遗诏,萨乌德继任国王,费萨尔出任王储,进而拉开了两兄弟间围绕王位长达十年之久的权力斗争。这场沙特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不仅牵扯中东地区的错综复杂形势,还置身于冷战这一美苏争霸的时代大背景下。在阿拉伯世界中,新近摆脱欧洲殖民统治的独立国家不仅要与以色列缠斗,彼此之间还为了争夺地区影响力而勾心斗角、争斗不休。同时,这些国家也甘愿成为冷战中对峙双方的马前卒,利用这场斗争来赢得美国和苏联的各自青睐。
 
新任国王萨乌德显然无力应付如此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此人不学无术,大手大脚花钱,将国家积累起的石油财富花在为自己和亲友购买不计其数的奢侈品上。1953-1958年期间,尽管沙特等原油出口收入不断上涨,但该国债务规模却翻倍由2亿美元增加至4.8亿美元。如果这还不算什么的话,下面这一做法却“犯了忌讳”。作为国王,他将毫无从政经验的儿子们安排在国防大臣等重要的内阁岗位上,暗示有意改变“兄终弟及”的王位传承惯例。这些做法引发了同父异母兄弟们的普遍不满。
 
 
《沙特公司》这本书中写道:“萨乌德给人的一贯印象是不够聪明,并且经常倾向于收买人心而非赢得人心。他寻求的是爱与仰慕,而非敬意。”
 
到了1958年,沙特王室内部也越来越感觉到,萨乌德国王缺少财务自律,这不仅导致国家陷入金融危机,还让王国在整个阿拉伯世界蒙羞。萨乌德执政的这几年,沙特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每况愈下。这让作为王储的费萨尔心急如焚。而国王萨乌德越无能,越衬托出王储费萨尔的能耐。
 
1958年3月,一位叫“塔拉勒”年轻的王子实在看不下去了,聚集其他诸多王子开会,弄出了一个“协商委员会”方案,迫使萨乌德交权。这个方案得到了费萨尔的支持,并由费萨尔代表诸王子与国王“谈谈”,因为费萨尔或许是唯一一个能够说服萨乌德国王交权的人。事情异乎寻常的顺利,萨乌德国王接受了此方案,保留了国王身份,基本上把国家交给费萨尔来管理。萨乌德发布了一份诏书,宣布了这个决定。据美国国务院的分析,萨乌德“含蓄地承认自己的政策失败了”。至此,费萨尔以王储兼“首相”身份掌管国家。
 
然而,后来几年,事情出现了反复。萨乌德不甘被架空,不断纠集其势力与费萨尔对抗。时间到了1960年12月,费萨尔递交1961年国家财政预算给萨乌德批准,被后者断然拒绝。根据美国时任驻沙特大使哈特的说法,“费萨尔一听说预算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拒绝了,便起身离开了会议以及他肩负的首相职位”。萨乌德将此视为弟弟的辞呈。国家权力又回到了萨乌德手中。
 
好景不长,1961年晚些时候,萨乌德身体出现状况,胃部突然出血。关键时候,沙特宗教人士发挥了作用。费萨尔并没有依靠武力迫使其哥哥下台,而是通过沙特瓦哈比教派“乌里玛”的裁决。在一个除了神明告诫,没有宪法实施的国家,乌里玛或者公认的权威的伊斯兰宗教人士,会为政治体系提供合法基础。
 
 
1964年3月30日,“乌里玛”议会做出决定,永久免去萨乌德的全部行政权力。遍布阿拉伯半岛各地部落的领袖立刻启程前往利雅得,向费萨尔宣誓巴亚(Bayah),也就是效忠。
 
关于这一事件,还有一种说法是:1964年3月,费萨尔说服瓦哈比教派的乌里玛们出具官方意见,正式要求国王萨乌德退位。不甘坐以待毙的国王拒绝了这一要求,动用他的皇家卫队围守王宫。费萨尔则派遣由另一位王子苏尔坦指挥的国防军,以及阿卜杜拉(2005~2015继位沙特国王)率领的国民卫队包围了皇家卫队,在人数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在紧张的对峙中,乌里玛宗教人士对费萨尔的坚定支持成为了压垮国王萨乌德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场宫廷政变并没有演变成流血冲突,但是“为了推翻国王,采用武力相威胁是必要的手段”。不情愿退位的国王萨乌德,随后流亡瑞士、埃及和希腊,直至1969年因病去世。
 
 
5. 现代沙特的“总设计师”:对石油财富进行了有效分配,对沙特政体进行了有效规制
 
为了巩固王室家族对政权的掌控力度,费萨尔描绘好了一份清晰的王位传承路线图。1965年,他任命弟弟哈立德(Khalid bin Abdulaziz al-Saud)为王储,打消了王室内外关于费萨尔可能将王位传给儿子的猜疑;1967年,他任命内政大臣法赫德为副首相,成为王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在任期内指定好未来两位继承人的做法,为费萨尔以后的历任国王开创了仿效的先例。
 
可以说,是费萨尔一手打造了现代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政治制度。他将同父异母的兄弟,如哈立德、法赫德、阿卜杜拉、苏尔坦和萨勒曼等人,安排在内阁的关键岗位上,构成了一个极为强势的官僚体系,并借此换取到这些野心勃勃的王室成员对他的效忠。
 
费萨尔领导下的沙特内阁实际上是该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并有效地运作了半个多世纪之久。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其他有能力的王室成员进入内阁,例如接替法赫德出任内政大臣一职的纳伊夫亲王(Nayef bin Abdulaziz al-Saud,前述被解除王储职位的纳伊夫,是他的儿子)。
 
随着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沙特的国内外形势愈发稳定。费萨尔当初继承的,是一个面临内忧外患、混乱不堪的封闭王国。但在他的治理下,留给继任者哈立德的则是一个更为稳定、安全和富足的国家。
 
可以说,费萨尔的功勋卓著,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沙特。他的作为,堪称现代沙特的“总设计师”。
 
6. 遇刺身亡的君王:意外被其侄儿枪杀
 
1975年3月25日,当天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但就在这一天,沙特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宫廷血腥事件——费萨尔被刺杀身亡。
 
在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先知诞辰往往都是公共假期,但在沙特,由于其坚守的“瓦哈比教派”信仰,庆祝活动只是小范围地由特别的宗教人士组织安排。
 
在完成礼拜后,费萨尔根据日程安排依次听取了石油大臣亚马尼的工作汇报,会见了到访的科威特石油代表团成员。在出席这些活动的陪同人员中,他的侄子——时年27岁的费萨尔·本·穆萨德·阿卜杜阿齐兹·阿尔沙特(Faisal bin Musa’id Abdulaziz al-Saud,下称“费萨尔侄子”)在走过费萨尔身边时,迅速从长袍中掏出一把左轮手枪,对着后者连开三枪,导致费萨尔当场身亡。
 
“费萨尔侄子”何许人?他父亲穆萨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子是费萨尔国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比费萨尔国王小19岁。这位王子有两个臭名昭著的儿子,其中一位便是这位“费萨尔侄子”。此人在1975年是26岁,辗转在美国读过几所大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成绩都很糟糕。
 
对费萨尔被枪杀的场景,还有一种考据是:1975年3月25日上午10点整,“费萨尔侄子”来到费萨尔国王的私人办公室外等候。当天,国王应约会见一个科威特石油代表团,时任沙特石油部长亚马尼作陪。当国王科威特人被获准进入办公室时,这位“费萨尔侄子”也跟随他们一起走了进去。
 
费萨尔国王立刻认出了自己的侄子,并走过来欢迎他。就在这时,“费萨尔侄子”掏出一把小手枪,朝国王开了3枪。国王驾崩,享年69岁。当然,“费萨尔侄子”判处死刑,当众斩首,在1975年6月18日执行。
 
“费萨尔侄子”为何要枪杀自己的“费萨尔国王伯伯”?原因不详。很多人说“费萨尔侄子”的精神不太正常,还有王室中一些人认为,“费萨尔侄子”因为经常给国家惹麻烦,其护照被没收,而对国王心生愤怒。
 
伟大的费萨尔国王便以这样的一种悲催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至此,清泉关于费萨尔的故事也讲完了。其实作为石油人,清泉最感兴趣是费萨尔在任期间,沙特的石油权力得到无以复加的增长。直到现在,一直为外界所津津乐道的阿拉伯“石油武器”就是费萨尔的创举。1973年10月至次年2月发生的,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发起石油禁运,打破了西方国家和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实质性改变了世界石油体系的权力格局。这个故事一直阿拉伯产油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传颂。
 
而且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产业繁荣发展加快了费萨尔推动沙特国内变革的步伐。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了沙特国内变革的发动机,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纷纷上马。
 
除此以外,费萨尔凭借国家积累的巨额石油财富在国内外资助清真寺和宗教机构的建设,推动伊斯兰教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将沙特打造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并进而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而这在当今的国际关系语境中被称为“软实力(Soft Power)”。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费萨尔还是沙特与美国间特殊关系的操盘手。他在1943年对华盛顿的访问为这一关系奠定了基石;他直接参与谈判促成了美国租借达兰空军基地的合作协议。
 
写到这里,清泉突然感到,费萨尔国王与东方某大国的“总设计师”其实有点像。他们两位都是年少得志,邓先生17岁时只身赴法国勤工俭学,与费萨尔12岁时独赴伦敦有一拼;两个人都是性格沉稳,刚毅和坚韧,在把控权力上均显得游刃有余;两个人在通往巅峰的道路上都是起起伏伏,最终都得愿以偿;两人都堪称本国的“总设计师”,乘风破浪,将国家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然,费萨尔未得善终,这是沙特的悲哀。
 
(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本文引用了“海湾正道”公号中的相关内容,特表感谢!)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8篇文章 17小时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