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1月中旬以来,伊朗又乱了。这次内乱的规模、范围和程度明显超过以往。政府动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包括从11月16日至21日,通过“断网120小时”,来掐断民众与外界的联系,在防止民众搞“信息串联”的同时,也掐断一些西方国家对伊朗的“信息干扰”。11月底12月初,此轮暴力骚乱被平息,伊朗局势趋于平静。
 
实际上,自2017年5月份以来,伊朗就没有消停过。如果粗略统计一下全球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数量的话,“伊朗”“制裁”“骚乱”等关键词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伊朗人可能要自嘲了,因为这也许是伊朗、波斯、古波斯这个拥有超过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东大国再次“焕发生命力”的另一种体现吧。这要“感谢”特朗普政府,是特朗普让伊朗在最近几年频繁出现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近三年,伊朗民众类似的骚乱和游行示威基本就没有断过,可以用“隔三差五”来形容。此前较大规模的抗议骚乱分别发生在2017年12月底和2019年初,由头也是民众的生活必需品涨价引起的(具体可以查看清泉能源此前的文章:“放心,伊朗变不了天”)。
 
那么,这次的情况怎样呢?
 
首先,这是一个“老问题”,伊朗此轮骚乱是同样的原因引起,但规模和严重程度明显大了许多。此次暴力骚乱,起因是伊朗政府在11月中旬突然宣布全面上调汽油价格。根据规定,汽油从10000里亚尔/升上调至15000里亚尔/升(约合人民币0.9元/升,估计看到这,我堂堂中华儿女心里又不平衡了,这还算贵?我们的价格几乎是八倍啊!),且每辆车每月配额60升,超过部分30000里亚尔/升,涨幅高达300%。
 
但这次与年初的抗议示威活动不同,可以直接定性为骚乱,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喊口号、拉横幅等常见抗议形式,而是迅速暴力化,以人身伤害和破坏为主要目的,多名警察被暴徒杀害,多处加油站、地铁、银行等公共设施被破坏,导致平民死亡的人数似乎也多于2017年底和今年年初这两次。为什么会这样?可以肯定的是,某超级大国没有闲着。
 
但必须指出的是,除了外部挑战,伊朗长期以来的经济困境和政治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一方面是经济困境。伊朗这么多年一直有高通胀、高失业的问题,民众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升,甚至还有下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高油价、政府有钱时,可以通过发补贴等撑住局面,油价低、卖不出油则经济民生会恶化得厉害。现在就是油价低、且受制裁的情况,“雨天偏逢屋漏”。另一方面是政治矛盾。伊朗宗教GeMing40年来,形成了庞大的统治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最高领袖及其支持势力,改革派、保守派等派系轮流执政,伊朗GeMing卫队等强力部门牢牢掌控者国家经济命脉,老牌政客和巨贾享受特权等,这些都是民众长期不满和闹事的根源。
 
其次,换位思考一下,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如果掐断了你与外界的几乎所有联系,你还能发展么?有人把此次游行示威和暴力骚乱的深层次原因归咎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体,认为主要是这种“政教合一”的“压制性社会”,导致伊朗呈现今天的困境,120小时的“断网”就是明证。他们认为,此次暴力骚乱是伊朗的“制度”出了问题导致的。
 
真的是这样吗?要知道,伊朗特殊的伊斯兰政体反映在其传统价值观的宗教体系与现代民主共和政治体系的混合(伊朗是典型的民选总统,民主政治执行得相当彻底)。前者主要由宗教领袖、宪监会和专家会议组成,后者则主要由行政、司法和立法三大部门组成。宗教领袖(伊朗革命卫队)、议会、总统(政府),构成了伊朗政局的“铁三角”,是伊朗最高权力的“三驾马车”,这三者处于相互制衡、相互平衡。当然,宗教领袖的影响力、权威更大,调动、平衡、控制着其他两股力量,属于基本“监政但不干政”的状态。因此,伊朗的“制度设计”基本上还是合理的,特别是其总统是真正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这一点,连美国人也不能说三道四。
 
其实,伊朗此起彼伏、且愈演愈烈的游行示威、乃至暴力骚乱,本质上是在美国和西方“极限施压”和禁止伊朗能源出口的“二级制裁”情况下,伊朗经济恶化的直接反应。老百姓生活困难、心里有怨气、责怪政府不给力,上街游行示威,这本身也在情理之中。
 
2016年,伊朗的日均原油出口超过200万桶,这意味着,该国一年至少可以实现超过4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而在当前美国极限施压和“二级制裁”下,伊朗已经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出口一滴原油。一下子失去这么庞大的外汇收入,换着其他任何一个中等规模国家,其经济也许崩溃了,老百姓早就上街了,其政权也许早就更迭了。但伊朗硬是挺了过来。这恰恰得益于其政体和制度的合理性,加上其广袤的国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和门里齐全的工业体系做支撑,使得伊朗在应对美国制裁上显得更加有“韧性”。
 
而且,美国的制裁不仅卡住了伊朗能源出口的脖子,还包括飞机、汽车等关键工业领域,更要命的是金融领域,使得资金无法进出伊朗。再加上国际航运、保险等公司无法和伊朗做生意,也就是说,伊朗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孤岛”。美国人打掉的是伊朗在各领域的供应链体系。在经济和金融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一国失去与外部的链接意味着寸步难行。伊朗面临的困境可见一斑。
 
再次,伊朗的难处在于,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应付国内经济愈加困难的窘境,另一方面还要帮扶什叶派世界的兄弟,此外还得打起精神对付美国、以色列和沙特。伊朗此次暴力骚乱,老百姓“吐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伊朗在面临经济困境的同时,还在不断向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家“输血”,“浪费”大量钱财。
 
毫无疑问,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之后,由于美国的战略冒进和战略失误,伊朗在中东地区迅速“被做大”,扮演起中东什叶派“星月地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老大的角色。作为拥有几千年文明、且拥有波斯帝国辉煌的国家,伊朗的自信心“爆棚”,开始干预中东地区的事务。2011年叙利亚陷入战争泥潭以来,为保住阿萨德·巴沙尔政权,除了俄罗斯在政治和战略上给予支持外,更多更广更实际的支持和资助实际上主要来自伊朗,包括伊朗军队进入叙利亚和叙利亚政府军并肩作战,抗击反政府军等。而这一切是需要代价的,当大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有中东专家预计,伊朗每年在叙利亚的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
 
伊朗的对外政策,动了美国人、以色列人和沙特人的“奶酪”。伊朗如今面临的困境与其迅速在中东地区做大有关。特朗普政府对伊政策虽难以推翻伊朗现有政权,但却捆住了伊朗的手脚,大大延缓了其崛起速度,遏制了伊朗势力的外溢。
 
另外,放心,伊朗是有“韧性”和“意志力”的,其韧性在于其原本就是一个大国的坯子,外加文明和文化的自信。别忘了,伊朗在油气资源上可能比不过委内瑞拉、沙特,但其国民性格中的“韧性”,其环境上的战略纵深,其文明的自信心,以及国家政体和治理结构的合理性,足以支撑这个国家活下去、走得更远。这一点,远非某超级大国设想的“以压促变”那么简单。
 
综合各方面情况,伊朗政局基本还是稳定的。虽然社会民间层面的不满很多,也会长期存在,但也有有利于伊朗政权的因素。一是政权的强力部门控制力依然在,而且异常强大,革命卫队、民兵、警察等规模大,敢于出手,敢于实弹镇压,对抗议骚乱之类有震慑作用。二是伊朗最近的困境的确在相当程度上与美国有关,伊朗政府完全可以转嫁矛盾给美国,告诉民众这一切都是“敌人的阴谋造成的”,伊朗政府也这么做了。伊朗不少民众也明白,美国制裁是当前国家困难的主要因素。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把怒火对准政府。所以,伊朗当前的局面还不同于黎巴嫩、伊拉克这类全民抗议,还没到这种程度。“铠甲依然在。”
 
当然,伊朗真的要小心了,这一次它遭遇的外部包围和压力可谓“前所未有”,必须要下狠心打击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安抚民众情绪,改善民众生活状况,否则,危险真的可能来临。伊朗政权稳定并不意味着政府日子好过。目前看,鲁哈尼政府执政的难度越来越大,没有石油收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此下去,必然会丧失选民支持。
 
而打击国内以“高级教士”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鲁哈尼却说了不算,这件事必须得到宗教领袖的支持。缺乏哈梅内伊和伊朗强力部门的支持,鲁哈尼在国内改革上难以施展手脚。而且,可以预见的是,由民生经济问题引发的抗议还会时不时地出现,当局应对的难度不断在增加,压力可想而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国内的一群旅游达人经历了此次伊朗骚乱全过程。他们在最“危机”的时候来到德黑兰,一路走过卡尚、伊斯法罕、亚兹德、设拉子等传说中骚乱严重的城市,他们感到有点“遗憾”的是,看到了伊朗的美人美景,但是没遇到“期望”中的骚乱。原因何在,大家自有判断。
 
伊朗,你要撑住!
 
(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务必先联系“清泉能源”。文章部分观点和信息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秦天博士和文汇报驻德黑兰记者朱宁。)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9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