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解析刚刚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
首先声明,本文的分析和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绝不代表所在单位和任何其他组织。
10月11日,总理主持召开新一次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细心的业内人士可能会发现,这是一次在我国国家能源安全面临新形势、冬季保暖保供面临新挑战、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启动编制等背景下召开的“最高决策层会议”。总理在此次会议上到底说了什么?
 
从“中国政府网”发出的通稿看,总理在听完发改委、能源局的汇报,和能源委成员单位(主要是各大能源央企)的发言后,着重强调了能源安全、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的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通过科技和体制创新推动实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开放管网和LNG接收站等重点内容。
 
总理的上述讲话实际上是通过“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这一最高级别会议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政策的走向定下了总基调。在清泉看来,总理的讲话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总理的讲话强调了我国能源各主要领域的发展定位,相当于国家层面的,集战略性、纲领性和实操性于一体的重大决策部署,这在列次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中均有过体现。意料之外的是,总理在给各能源业务领域部署工作时,第一个提到的是煤炭,而且对煤炭和煤电作用的发挥给予了厚望,甚至可以说是提高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总理是这么说的:“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
 
如果细细品读,这当中有两句话最为关键:一是“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这意味着,我国将来的能源消费方向必须重新回到必须立足国内、必须以煤为主的轨道上来;二是“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这相当于给此前实施的“煤改气”政策画上了句号,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煤炭的清洁利用上。
 
当然,针对石油天然气的利用,总理也讲了一段,但基本上是平铺直叙,主要强调了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和加强油气安全储备和应急保供。
 
说实话,作为石油天然气行业人士,清泉第一眼看到总理这段讲话时,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坚持的“加快发展天然气、促进天然气发展”的能源政策发生了变化?
 
“十八大”以来,在“低碳环保发展”理念的驱动下,政界、业界已经差不多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要将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作为“能源转型时代的主力能源”看待和定位。促发了我国天然气和LNG产业过去两年大发展、大提速的局面。就在差不多一年前的2018年8月30日,国务院还正式下发了一个《国务院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很明显,这份文件是为了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是为了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而制定的。可见,一直以来,国家是将天然气作为发展低碳清洁能源而优先考虑的。怎么会说变就变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虑和担心,清泉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上述中国政府网发布的这条消息,并简单评论了两句:政策导向变了。将煤炭清洁利用作为优先考虑方向。预计下步天然气及LNG产业发展将遭遇重大挫折。
 
没想到这条微信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和热议,他们纷纷留言。有的说是国家既定的能源政策没有变,但大部分人士还是坦诚认为,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富煤缺油少气(以2018年为例,我们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59%,石油占18%,天然气占9%,核能、水力、可再生等其他能源品质共占14%),优先发展煤炭也没什么不对。他们当中的某些观点摘编如下:
 
W先生:政策导向并没有大的改变,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是过去几年一贯的政策!
 
D先生:目前煤炭在我国还是首要的能源,国内油气增产难度巨大,单纯稳产就需要每年新建3000万吨产能,投资巨大,生产成本高。
 
Y先生:天然气及LNG保障单一脆弱,多种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启动更大市场活力,拉动GDP,综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Z先生:是的,政策没变!
 
L先生: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咱们这么丰富煤炭资源该用还得用,买天然气太花钱了。
 
X先生:一直有人在呼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看来进入领导法眼了,中国这么多煤炭,不应该放弃。
 
S先生:我觉得国家推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的出发点是增强能源安全、减少对外油气资源的过度依赖,而最后的落脚点是在清洁煤电上。这对我油气公司的机遇是CCUS(碳捕捉、存储和利用)产业的发展。CCUS+煤电=零排放清洁电能,这个技术组合有利于提升国家能源安全,还有利于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提升话语权。
 
联想前一段国家提出各城市要放开新能源汽车指标,以及最近大批新能源汽车公司倒闭的传闻,我预感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战略布局将从能源供给侧和消费需求侧开始全面推进,在战略层面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尽快由内燃机车为主导向电动汽车为主导来转移。
 
这一战略布局即可以推进大汽车产业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和就业的提升,也能大量减少对汽柴油的消费,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
 
F先生:原油储备能力还要尽快提高,趁油价不高的时候多储备点。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终极防线,目前应重点抓清洁利用技术的提升和储备,而不是着急开采使用。
 
G先生:我国多煤少油贫气是现实,也符合目前中美争端下的国家安全格局!
 
H先生:不认为天然气和LNG有重大挫折,速度可能放慢一些。国内的油气不够是事实,从实际出发,报告中讲到宜电则电,宜气则气从,宜煤则煤。
 
J先生:能源应该是互补,不是有你没我,到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时,容易形成支持这个限制那个的“顾此失彼”局面,其实不利于整体均衡发展。
 
K先生:客观上看,中国油气资源有限,靠外部资源过日子,无论走出去勘探开发还是直接购买,从根本上不能保障能源安全,这是现实,也是长期的困局。立足自有资源禀赋过日子,才是硬道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人早就悟透了。
 
T先生:最近一段时间,能源局等网上关于煤、煤电的消息明显增多,国资委主要领导调研郑煤机等,都说明国家的能源政策有了针对性调整。至少天然气的增幅要下调了。
 
M先生:这是正常之举,以前是煤炭被污化了。当务之急是对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再定位。现在内行被外行牵着鼻子走,行业内几近无声,今天落实一个批示,明天落实一个指示的状态是没有出路、没有出息的。
 
从上述专家们的发言可以看出,尽管个别人士坚持认为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政策没有改变,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无论是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结合我们各类能源资源禀赋角度,优先发展煤炭、实施煤炭的清洁利用是立足本土能源的务实做法,是实事求是之举。
 
看来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将再次面临“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窘境。其实,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发展的起伏比较大,最近一次的低迷期发生在2015~2016年,那一阶段,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产出现疲软,年均增长率只有5%左右。而到了2017年,天然气发展突然进入“快车道”,2017~2018年的增长率均达到15%左右。其背后大家都明白,是相关国家部委发布了“煤改气”政策、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政策性驱动天然气发展的结果。有专家满怀信心地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3200亿方,到2030年将接近5000亿方。由此带来的是节节攀升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2017年,我国进口天然气达到1100亿方左右、对外依存度达到39%;2018年进口攀升至1255亿方、对外依存度急剧攀升至45%。对外依存度一年攀升6个百分点确实触动了高层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呈“持久战”状态、大国关系走向不确定的情况下,这种敏感性和焦虑被放大了。
 
总理在此次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讲话给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尽管清泉尚不清楚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包括脱硫技术)发展得怎样了,但相信随着技术研发力度的持续投入,应该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煤炭利用的低成本、清洁化、安全性、稳定性于一体的新型煤炭利用的商业模式。
 
由此,从事油气产业的人士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核心一条就是要千方百计降低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成本。虽然产生等量热值情况下,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天然气的两倍,但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成本却是煤炭的两倍,这直接导致当前我国的天然气发电量在发电总量中的占比依然达不到5%,远低于煤炭发电量和水力发电量。企业和个人都是理性的,都受利益驱使,摆着那么便宜的煤炭不要,为啥要用天然气呢?而且,中美两国比较的话,在美国,天然气的评价利用成本也只有中国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左右。我国的天然气资源禀赋和高价进口天然气的现实决定了我国天然气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硬约束”,天然气在我国当前依然属于“昂贵”能源。
 
另外,这里斗胆也建议政府,产业政策的出台要经得起推敲,要统筹兼顾,实现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对了,总理此次讲话只字未提核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发展,相互配合、因地制宜、相得益彰、平稳有序,而不能出现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过山车”式的发展。
 
(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先联系“清泉能源”。)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8篇文章 17小时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