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6年,全球“黑天鹅”事件可谓层出不穷,先是英国脱欧剧烈搅动全球经济政治“稳定器”的欧盟,接着是土耳其政变未遂剧烈荡起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博弈,接着是委内瑞拉破产使得拉美地区“左”“右”之争加剧,再到特朗普“意外”当选美国下任总统这只最大的“黑天鹅”诞生[1]。故事远未结束,新近又发生了意大利宪改公投失败、总理辞职,以及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刺再次扰动全球政治经济神经的这两件事,接下来还不知道再会发生什么。这个世界真的开始不太平了。人们对未来预期信心在降低、恐慌心理在加重。

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中国在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里能够独善其身吗?当前愈加不确定的国际格局也许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形容。

“一”即一条“主线”:“全球政治觉醒”势不可挡,这是当今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离不开的主线。“全球政治觉醒”系由顶尖地缘战略大师布热津斯基首次提出,2008年前后,布氏在其出版的《第二次机遇:三位总统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这两本书中多次提到“全球政治觉醒”对国际格局带来的影响。后续几年发生的影响国际格局的事件证实了布氏的判断是对的,比如2011年的中东北非“阿拉伯之春”实际上就是这一地区民众的政治觉醒所致,加上对统治阶级专制的不满,民众走上了街头。那些看似稳固的中东北非强人政权,顷刻间分崩离析,直到现在,中东的政治版图依然呈“碎片化”态势,看不到明天。

而“政治觉醒”在全球已呈燎原之势,包括此次特朗普“顺应民意”当选,实际上也是美国蓝领和传统白人群体已经深深厌恶“精英至上”和“政治欺骗”,开始觉醒,从而选择了一位敢于直面问题的企业家上台,尽快特朗普目前看上去很不靠谱。但美国民众“宁愿选择一个疯子,也不愿选择一个骗子”。

“政治觉醒”之所以成为全球性现象,其背后是天下平民百姓的集体发声:“我再也不愿意受你们控制和摆布了!”;其背后的逻辑是,当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时,这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和人们的创造力,全球相当部分地区不再受计划经济模式下“供应短缺”的影响,满足物质的需求已经基本没有问题。换句话说,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民众开始关注内心、关注自我、关注人性,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权。而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兴起,对人们追求自身幸福和权利起到了“加速器”“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是触发全球政治觉醒的“双引擎”。预计未来,政治觉醒的趋势将愈发不可阻挡。“洗脑”、“控制民众的思想”将成为统治者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二”即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潮”:一种是全球化的思潮,一种是逆全球化的思潮。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等西方力强用炮舰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开始,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来一直的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几轮全球化的推动,以及工业化进程加速,全球经济已呈现一体化发展格局。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以来,特别是自2012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西方国家(含日本)开始坐不住了,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泛滥。当年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现在成了全球化的掘墓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最近一轮的全球化始于1992年克林顿总统主政美国时期。当时,前苏联刚刚解体,数十年的冷战阴霾终于散去。美国成为这个星球唯一超级大国,作为“盟主”,如何统治“武林”?全球化!中国为申办北京奥运会而提出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用在克林顿当时的全球治理理念上再确当不过了。正如布热津斯基在其《第二次机遇》中指出的:“受到克林顿总统热切拥戴的全球化传递出充满希望的观点: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通过多边合作发展而前进。更加狂热地支持全球化的人甚至解释说,苏联的衰落更大程度上是由于苏联不能及时对新时代的经济和技术要求作出足够的反应。”“美国接纳全球化意味着创新、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建设性的对外联系,而且它以全球利益来认知美国的国家利。”

20世纪九十年代是全球化的黄金时代,直到2001年“911”事件后,小布什当政时期推行“新保守主义”,全球化浪潮才缓慢的回落。其实,美国当时全力以赴推进全球化是有其私心的,那就是:全球化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大的民主

现在,西方主流认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因为中国在1993年至2012年这20年间,顺势而为,将自己的经济发展与世界全面接轨,保持着全球第一的GDP增速,直到2012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一情况,西方主流社会的“红眼病”犯了,原本想通过WTO这个东东来限制一下中国,没想到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越战越勇,在WTO框架和规则下玩的游刃有余。顺便说一句,即便TPP来了,中国也不要害怕,积极谋求加入,中国会变得更好!

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西方主流社会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全球化摧毁了美国的工人阶级,却在中国培育起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原本想通过全球化重塑西方以外的其他地区,包括民主化改造,但结果事与愿违。面对这样的情景,“逆全球化”开始抬头了。典型的“逆全球化”反应就是新近发生的,美日等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且发达国家新一轮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逆全球化”抬头形势下,中国开始取代西方,扛起了全球化的大旗。2016杭州G20峰会成为中国全力以赴推动全球化、实现新型全球治理机制的最好舞台。但不得不承认,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这两股思潮的博弈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借力全球化实现自身发展的道路想必不会那么顺当。

“三”即三种令世界变得不安的“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恐怖主义。当前,民粹主义开始泛滥、保护主义开始泛滥、恐怖主义更加泛滥,这三种主义(三股势力)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愈加不安定和国与国摩擦加剧的主要原因。

先说说民粹主义。何谓民粹主义?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这个社会上的“喷子”越来越多了;用政府的话说,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唆使而走上街头、打砸抢烧”。其实,民粹主义的另一代名词就是“乌合之众”。1895年,法国人勒庞写了一本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它就说明一个道理,人作为个体往往是聪明的、理性的、冷静的,但一旦陷入群体或成为群体的一部分,就容易变得迷信、盲从、愚蠢、暴力。群体不善于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群体冲动、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的智慧,低于个体的智慧;群体充满原始的暴力和嗜血的欲望;群体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现在,民粹主义在欧洲开始泛滥,在勒庞的家乡法国开始蔓延,不知道勒庞地下有知,会不会“哭晕在厕所”。当下的欧洲,任何一个执政党只要一说改革,就可能政位不保,在下次的选举中被“吃瓜群众”拉下马,这话有点夸张,但现实就是如此惨烈。意大利这样,法国下步也可能这样。其实,一个基本的困境就是,长期以来,欧洲高税收、高福利、高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政府想要改变,但民众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变懒了,不愿改变。

对于保护主义,前面已经谈到,“逆全球化”思潮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里不再赘述。

再说说恐怖主义。目前,恐怖主义已经蔓延至全球,原来,欧美发达地区和中国等东亚、东南亚地区离恐怖主义还很遥远,现在也不能独善其身了。恐怖主义最主要的根源,也是我后面要说的,就是文明的冲突,尤其是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冲突。预计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中东地区仍是恐怖主义的“全球集散地”。

现在可以再审视一下中东这个地区,布热津斯基曾称其为“全球新的巴尔干”,是19世纪和20世纪传统巴尔干的镜子,其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和文明交汇点的地位容易招致外部对抗。这片地区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一直延伸至中亚,从哈萨克北部一直延伸至阿拉伯湾,居住着5.5亿的人口,承受着源自种族和宗教、贫困和专制政府的内部动荡。因油气资源富集,全球石油资源的47.3%和天然气资源的42.8%均集中这片地区(根据BP能源统计2016年数据),成为全球各大国博弈的焦点地区。如果将欧亚大陆由西至东、由南至北各划一条直线,那么两条直线的交点处就是中东的心脏——耶路撒冷。但是,这一地区的贫富差距大的惊人,失业率高的惊人,大国的干涉深的惊人,能不乱吗!

“四”即四方面力量在主导世界格局: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四方力量上,关键是“中美俄”大三角关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以来,美俄关系开始走下坡路,标志性事件就是200888号发生的俄罗斯果断出手、果敢出兵格鲁吉亚,使的美国有点措手不及,而那天正好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尽管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均在开幕式看台上,但估计他们对眼前美轮美奂的表演节目熟视无睹,心思肯定在格鲁吉亚身上。

金融危机下,俄罗斯开始吃不消了,开始加大与中国合作的力度,就在那时,谈了近15年一直谈不拢的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取得突破,柳暗花明成功签约。2013年底的乌克兰危机和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断崖式下跌将俄罗斯逼到了墙角,美俄关系降至冷战以来的“历史低点”,再加上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在南海面临着美国的战略压力,中俄开始全面抱团取暖,实施“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直至现在。最直接的表现是在能源合作上,中俄管道一期1500万吨/年的输量不仅成功建成投运,二期1500万吨/年(总输油能力3000万吨/年)正在快速推进,而且年输气380亿方的中俄天然气东线工程也已经开建,预计2018年底投产运行。这8年间,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上,可以说是中国一直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其有力佐证就是:中美关系一直好于美俄关系、中俄关系一直好于俄美关系。这8年间,中国一直有效利用着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相对主动的“战略红利”。

那下一步会不会延续这种格局呢?随着特朗普提名埃克森美孚董事长蒂勒森为美国下届国务卿,在外界看来,蒂勒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有着“非同寻常”的私人关系,这预示着特朗普当政后,美俄关系至少会逐步“正常化”。再加上特朗普未来的工作重心在于重振美国经济,美国的“孤立主义”将有所抬头(其实,历史上看,美国天生不是扩张性的,各位看官有兴趣可以了解下美国“门罗主义”的由来。俄罗斯则相反。),而美国的适度“战略收缩”意味着俄罗斯的适度“战略扩张”。而俄罗斯的战略扩张意味着中俄在欧亚大陆上可能的摩擦将会增多,别忘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计划之间是有结构性矛盾的。因此,未来几年,作为中国,我们要防范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中国陷入“战略被动”。

一直以来,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一直扮演着“稳定者”的角色,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爆发和持续发酵,随着难民潮加剧欧盟大国之间及各自国内的矛盾,随着英国脱欧、意大利公投及可能继续产生新的黑天鹅,欧盟已由原先的“稳定者”变为世界格局新添的“不确定因素”。但美欧之间的同盟关系不会变,中欧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不会变,欧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也会持续下去。

“五”即五种文明冲突在加剧。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一直认为,民族国家、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冲突与纷争是这个世界的主要矛盾根源,决定着国际格局的走向。而且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呈现“无政府主义”状态,这使得分歧和冲突的管控更加困难。但自塞缪尔·亨廷顿那本《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问世之后,人们在寻找矛盾与冲突的根源时,更多将目光转移到文明的冲突上。文明之间有冲突吗?其实是有的,而且当前呈愈演愈烈之势。

一是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在持续。伊斯兰世界目前虽然没有代表性的、领导性的强国,难以比肩曾经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但伊斯兰世界近百年来一直在全球呈扩张和渗透态势,最直观的表现便是人口的增加和遍布全球各角落的清真寺。奥萨马·本·拉登、原教旨主义、圣战、伊斯兰国(IS)、基地组织等激化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矛盾,到现在已经形成全面对抗的态势。这一轮的对抗始于2001年,目前尚看不到双方缓和的预期。双方的对抗是不均衡的,有点“鸡蛋碰石头”的味道,“鸡蛋”牺牲了自己,但也弄得 “石头”一身污秽。“鸡蛋”的自我牺牲式的反抗,在拥有话语权的西方“石头”看来,就是恐怖主义。

二是以色列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有增无减。最新的事件便是1228日,以色列竟然限制以色列外交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联合国安理会成员的工作关系,因为这些国家在联合国涉以色列的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决议中投下了赞成票。这两个文明之间冲突和核心便是巴以冲突。克林顿执政时期,巴以冲突曾出现昙花一现式的缓和,双方签订了《奥斯陆协议》。记得19939月,在白宫南草坪的正式签署仪式上,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克林顿在中间,左右手分别抱着拉宾和阿拉法特的三人合影,让人感动,千年的冤家终于坐到一起了,而且达成和解协议了。这也是克林顿个人的魅力所致。但好景不长,拉宾被刺,阿拉法特死于非命。协议早已抛在脑后,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有增无减,直到现在仍看不到缓和的希望。

三是伊斯兰逊尼派文明和伊斯兰什叶派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发酵。当前,这两派冲突主要表现为沙特和伊朗的矛盾。埃及过去一直是伊斯兰逊尼派的代表性大国,随着2011年埃及时任总统穆巴拉克被赶下台,埃及在逊尼派国家重点地位已经让位于沙特,沙特扛起了逊尼派代表的大旗。伊朗有着6000年的历史文明,有着古波斯和波斯的光荣与梦想,一直是中东什叶派星月地带的头号强国,也是什叶派国家的旗手。除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伊朗是伊斯兰世界人口大国,国民素质普遍较高,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随着美欧对伊朗的制裁逐步解除,伊朗未来的前景看好。千年以来,逊尼派和什叶派一直“窝里斗”。最近的冲突便是去年以来的也门内战,实际上是沙特和伊朗两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预计未来一个时期,在中东会上演“沙伊争霸”的场景。

四是西方天主教文明与东正教文明的冲突预计会有所缓和。不言自明,这两种文明冲突突出表现为冷战时期的美苏之争,以及普京当政后的美俄之争。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国力一蹶不振,美俄博弈上,美国人一直拥有强大的心理优势,不止一次的听美国同仁说,“俄罗斯真的不算什么”。然而,正当美国幸灾乐祸之际,普京出现了,开始绝地反击。新世纪以来国际油价大涨帮了普京大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提振俄罗斯信心方面,普京居功至伟,让俄罗斯人有了“梦回彼得大帝”的感觉。2013年底的乌克兰危机是美俄冲突的集中爆发点,此后,美国开始制裁俄罗斯。特朗普的“意外”当选,使得美俄关系柳暗花明。普遍的预期是,美俄关系在特朗普时代至少会实现正常化,这对全世界而言是个福音。

五是中华文明与日本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加剧。一直以来,中日之间至少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友好,经济合作上那是真友好。但自2010年以来,特别是2012年以后,面对日益强大,GDP首超自己,且当前GDP为自己两倍的中国,日本的心态失衡了,开始制造麻烦,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加剧。一百多年来,日本从没有将中国这位曾经的老师放在眼里,1949年之前更是想欺便欺、想打便打。未来五到十年,中日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不会减少,东北亚的局势也不会太平。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表现若持续上升的话,反而有利于抑制日本的冲动和维护地区稳定;如果中国的发展出现波折和反复,则在美国的怂恿下,日本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总体而言,在全球黑天鹅事件出现频率上升的情况下,国际格局的变化正朝着愈加不确定的方向演化。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中国该怎么办?独善其身肯定是不可能的。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不变应万变;其次要动态调整,力争保持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相对主动的地位,营造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再次是关注周边,经略好“一带一路”;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力争在全球治理上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再有就是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的支持和践行全球化、多元化,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思想、公共产品,但要避免意识形态输出和制度模式输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还想强调的是,本人不是国际关系学者,从未受过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专业教育。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思考,一家之言,狗尾续貂。

谨以此文告别行将结束的2016,愿2017中国变得更好,我们每个人变得更幸福。



[1] 这种说法只是目前人们的普遍看法,难道特朗普当政真的是黑天鹅吗?我看未必,以后的文章里我会稍加分析。

话题:



0

推荐

陆如泉

陆如泉

149篇文章 9天前更新

清泉,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目前供职于某大型央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cCombs商学院交换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曾分别在在中国石油伊拉克项目和苏丹项目工作数年,熟悉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业务。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文章